文学是最好的疗伤之物。通过阅读小川先生的《品中国文人》有关李商隐的内容,才懂得写出多少无人能比的情诗,原也不过是现实太过骨感而已。小川先生,对李商隐的品读从他坎坷的情路入手。这个思路,对于这位爱情诗歌创作大家来说,角度贴切。
十八岁开始豪门伴读,堪称少年得志。但即便如此,爱情于他来说依然是镜中花。他,没钱没权的一个普通士人,连婢女投向他的目光也是不多的。看来,这个俗世,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真的是在童话世界。
李商隐,在积郁悲伤时,也在储蓄着诗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随着诗人爱情的不顺,诗情喷薄而出。
几经波折,诗人终于踏入仕途。有前途了,爱情跟着也就开花结果了。娶高管之女为妻,二人还情投意合。此时的义山情场得意,却不知因娶妻会给他的仕途带来危机。终于,还是被卷入“牛李党争”。博学宏词科落榜,并被针对羞辱。伤心的诗人,打马回泾源。从母亲、妻子身上寻求慰藉。
从亲人身上汲取足够的能量之后,终于还是通过了吏部考试。九品上阶官员,让亲人喜盈盈。正直的文人,在名利场上风生水起的人不多。小川先生说:“他的爱情诗乃至艳情诗写得如此出色,与其沉痛到底有关,与其纯真性情有关。”真性情的李商隐,当然也就随宦海沉浮,和其余文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了。
写给妻子的动人诗篇《夜雨寄北》,一首即兴写作,写出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寥寥数语凝结成永世经典。读到这里时,不由想起,有次听课时,授课老师居然将这首诗给学生解析为表“友情”的作品。现在想来,估计是老师惧怕在课堂上讲相思与爱情吧!不过,一味回避也不见得是好事。人,总是对似是而非的东西更有探究兴趣。所以,就像小川先生所说,如果过分压抑人性,一旦膨胀开来,反而会遮蔽人性的。解析作品,还是应以作者的本意为准的。
而妻子在二十九岁离世后,李商隐的悼亡诗,沉痛不休。“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感越细腻,感知世界的敏感性越强。这样的人,易动情,更容易被情伤。四十七岁,这个多情而又常常被情所伤的清瘦男人离世。
“情深不寿”,这个世界,多情难无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