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国内国际

追青逐绿 向美而行

泰州绘就高品质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3-11-16 00:49:28 来源:京九晚报

游客乘着摇橹船游览溱湖湿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麇鹿与鸟类共享优美环境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麋鹿园里珍贵的麇鹿

泰州姜堰溱湖春色

秋末暖阳下,在江苏省泰州市,漫步长江两岸,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滚滚长江水奔流至此,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再折向东南流向大海。

近年来,泰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长江泰州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良好生态环境托举起泰州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泰州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泰州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健康长江” 促发连锁效应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泰州一直在行动。

曾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排放、违规捕鱼、非法建造码头等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让长江生态环境受到严峻挑战。

为了让长江“母亲河”不再流泪,泰州市以成为全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为契机,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连续多年,坚持源头治理,从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移动源等各方面统筹安排治本措施,紧贴长江流域的污染成因,推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形成了一批全省首创、全国领先的工作经验。组织“一套体检”,覆盖长江干流3公里缓冲区,约470平方公里;建好“一个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眼观六路无死角、耳听八方无遗漏”;实施“一批行动”,投入130亿元,标本兼治地解决了一批“历史之忧”和“沉疴之患”;构建“一套机制”,实现对长江泰州段全市域、全要素、全时空的综合监管;集成“一套打法”,为黄河、淮河、太湖等其他流域的系统化治理提供了泰州借鉴。央视《朝闻天下》对“健康长江泰州行动”相关工作经验作了专题介绍。

一系列创新行动让长江母亲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为长江泰州段的水质提升,近年来,不少珍稀生物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水中大熊猫”江豚频频现身;“湿地精灵”反嘴鹅在江滩歇脚;中国水产科学院组织的长江刀鱼资源检测活动,一网就出水100多条刀鱼。位于长江干流内的马洲岛已经基本形成“一站两廊四区多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先后观测发现包括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白头鹤等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36种。

长江大保护的创新做法在泰州持续产生连锁效应:如今,泰州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带动区域国考点位全面消除Ⅴ类水体;在全国率先探索噪声排污许可管理模式;入选“十四五”时期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行列,探索实施独具特色的五大建设模式;泰州医药高新区化学新材料产业园(滨江工业园)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姜堰区成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修”与“保”绽放新容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作为诗篇的“生发地”,泰州高港建起了占地300亩的春江花月夜湿地公园。全民健身生态园及中心景观区、植物科普园等与长江湿地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近年来,泰州市坚持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全市自然生态环境展示新面貌。

生态面貌之变是思想站位之变、机制行动之变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泰州在全省率先编制《泰州市沿江“一张图”规划》,泰州长江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率从52.2%降至49.3%;建设沿江生态廊道,先后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修复、生态绿化、沿线环保设施建设等2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数十亿元,建成18公里沿江生态绿化工程,长江岸线绿化面积累计超过240万平方米。

落日下,长江泰兴段风景如画,江边芦苇成片。在泰兴市民孙道富的记忆里,泰兴的江边从来没有这么美过。近年来,拥有24公里长江岸线的泰兴市,将50%以上的岸线进行了生态化修复。如今的泰兴,长约12公里的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全面建成。在绿林与水景的相互交融下,泰兴市的长江岸线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江风貌、滨江绿廊、圩田风光,成了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江上览景,岸边赏花。在靖江,当地老百姓也在感受着长江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福利。江阴长江大桥靖江侧,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绽放,由废弃堆场改建而成的开放式音乐花海公园,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近年来,靖江加快打造“十里岸绿”长江生态环境示范段,着力展现“江花红胜火,靖江绿如蓝”的生态样板。

湖上观光,万鸟翔集。走进姜堰溱湖湿地,水天一色,空气清新,美景如画。“环境好不好,只要看看鸟!”溱湖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保宣教员张明指着空中翻飞嬉戏的鸟群如数家珍地向游客介绍,从9月份开始,随着第一批冬候鸟灰头麦鸡的到来,这段时间,已有超过一万只冬候鸟来到溱湖过冬,其中以斑嘴鸭、夜鹭的数量最多,还有绿翅鸭、绿头鸭、苍鹭、白鹭、白骨顶,以及多种小型雀形目的鸟类,共计30多种。近年来,姜堰区全方位生态修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全面控制外源污染。全面打造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空间。从2012年以来,姜堰连续实施了三期湿地恢复工程,即植被修复工程,木本植物修复工程,水生植物修复工程。溱湖岸边区域通过点缀和沿岸列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堤岸陆生植被—水陆过渡植被—水生植被”合理有效的过渡,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湿地植物群落。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湿地、生态为主题,园内的湖泊、河流等占景区总面积的37%,现有各种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其中有麋鹿、扬子鳄、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样性的生物湿地,日渐成为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最理想的栖息地。每年冬季,10万只候鸟在溱湖安家栖息,“万鸟云集,千鹭飞起”成为溱湖湿地的又一景观。

另外,泰州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方面多点开花、全省领先。泰州扎实开展的中国和丹麦第一个大型国际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合作项目,取得合作模式、治理技术等多项突破。

“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在江苏泰州有个实践的样板。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泰州市姜堰区成功上榜,江苏全省仅有两家。

近年来,泰州市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广生态理念,“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在环境治理方面,泰州不仅着力打好净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还率先推进共享环保设施“绿岛”建设,实现同一行业、同一类型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姜堰区建设的小微企业危废收集暂存中心项目创成江苏省工业“绿岛”示范项目,“入岛”企业每年可减少环保成本40%。

去年11月以来,泰州市认真执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科学编制《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医药城建设,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姜堰有着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是中国最佳生态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姜堰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众多杏林妙手在此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堰上康养”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形成;姜堰医药行业特色彰显,康养之名愈发响亮、名副其实。姜堰区锚定“康养名城、宜居姜堰”定位,聚力打造大健康产业新地标,培育特色产业新增长极。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立足中国医药城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坚持“职能融合、专项推进、团队运行”,成立医药、知识产权、食品大健康等3个专业化办案团队,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探索开展大健康领域全覆盖监督、大健康产业全链条监督、大健康市场全要素监督、大健康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督,积极推进医保基金、泰州美食产业护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关键领域和行业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泰州将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推动环境与经济共赢、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本版文/图由泰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