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河南新闻

央媒观豫丨河南开封市:探索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

2023-11-11 11:07:11 来源:农民日报

“现在种地省事多了。以前俺村每100亩地才有一眼机井,大家天不亮就起来排队抽水,忙到深夜也浇不了几亩地。现在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只要在手机上下载App,点点手机不出家门,3-4个小时就可以把地浇完了。”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南开封市尉氏县沈家村种粮大户沈小利赞不绝口。

近年来,开封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年受到河南省政府激励表彰的地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61万亩,加上今年正在建设的76.25万亩,开封市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农田内的全覆盖,为守牢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封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难题,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具体行动,积极探索符合开封实际的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着力破解“谁来投”“谁来管”“谁来建”以及“钱咋融”“如何还”等一系列问题,聚焦“建”“管”“用”三方面的更高质量、更加智能、更有效益,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为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7.4万亩,正在建设28.13亩。

“两个抓手”破解资金难题。该市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构建“财政资金保障+部门资金补充+社会资金推动”的资金筹措机制,既及时“补血”,又努力“造血”。首先是抓好财政投入保障。一方面,落实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市、县级项目资金,并强化资金调度使用,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拨付到位;另一方面,统筹好各部门相关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资金、整体利用”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气象、农机等部门项目资金,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从源头上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起来,达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效果。其次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参与项目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与中国移动、中原农险等其他领域公司的合作,在信息平台建设、建后管护方面探索共建共享机制。近两年来,全市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超2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个体系”抓实项目质量。探索建立“市级主抓+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平台主投+市场主营”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六主”领导体系。突出“高标准农田+”,统筹推进路网、水网、林网、电网、数网的“五网融合”,发挥综合效应,切实提高建设效益。实行“县、乡、村、监理、审计”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动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点多、面广、量大、施工质量监控难问题。

“三种核心”保障建后效益。充分发挥村组集体的核心力量,将高标准农田的责、权、利全部下放到乡镇、村。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后运营的首要任务。建立“双绑”机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利益联结桥梁,一头绑着农户,一头绑着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资公司等),既最大程度保障农户的根本利益,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抓好建后管护的核心作用,建立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县平台公司、经营主体、专业管护公司、保险公司和农户等多方参与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联动管护机制。

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磊表示,开封市将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以兰考县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为抓手,以点带面,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到2030年,全市将建成13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争取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开封模式”打造为标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小川)

微信截图_202311110820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