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与子姓
商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氏族,起源于契。
契系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商之始祖。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代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从上述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契与黄帝一脉相承,其父帝喾,嬌极之子,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即帝位,都高辛,在位70年,寿百岁,死后葬故都高辛,称高辛氏,今遗存有帝喾陵。帝喾次妃简狄,外出郊游,在河里洗澡时,发现岸边草窝内有鸟蛋,好奇捡之,误吞怀孕而生契。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流传数千年的传说故事,说明商族是玄鸟的后代,“玄鸟”即为商族的“图腾”,也为契的诞生及商族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契,因生在殷水,以“殷”为姓,后来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任契为司徒,把他封在商丘,并赐姓为“子”。
契封于商,这里的“封”,与我国后世的封国是不同的,封于商,只是说明夏认可商部族在商地聚族而居,从此“商地”也就成了商族的居住地,商部族在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商丘自然成了商部族的起源地,契也就成为了商的始祖、第一位先公。从契至十四世成汤为先商时期,根据史料记载,结合甲骨文考证,商先公的世系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振)—上甲(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示壬(主壬)—示癸(主癸)—天乙(成汤)。
从史书对先商时期的记载看,除始祖契之外,比较有影响的人物还有相土、冥、王亥和成汤。相土是商的第三位先公,是商先公中一位带领部族发展壮大、开疆拓土的重要人物。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相土时,商部落的畜牧业已相当发达,为商人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奠定了基础。“相土作乘马”,就是驯养马作为运载工具,还发明了马车,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土当部落首领时,乘夏王太康失国对东方无力控制之机,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向东发展。相土以今商丘一带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并抵达渤海一带,大大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冥是第六位商先公,曹圉之子,王亥之父,他是一位在治水方面有着卓越功绩的商先公。《国语·鲁语上》曰:“冥勤其官而水死”;《竹书纪年》上说“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帝柕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从而可得知,冥为治水而献出了生命。冥之子王亥,又名振,是先商的第七任首领,亦称第七位商先公。甲骨卜辞释为“王亥”,称之“高且(祖)亥、高且(祖)王亥。”《史记》《山海经》《竹书纪年》《世本》《楚辞》等史籍,对王亥的事迹记述较多,从而证明他是殷商部落的重要先公人物。在他为部落首领期间,驯养牛羊,发明了牛车,商族畜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王亥赶着牛车,带着商部落的剩余物品,到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活动。王亥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他所交易的物品即为“商品”,从事的这个职业称为“商业”,这就是商人、商品、商业的由来。契之十三世孙、商部落首领主癸之子成汤,字天乙,一名帝乙,又称汤、商汤、成商、商侯履、武王、武汤等。《史记·夏本纪》《书序》等史籍记载:“自契至于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夏末自孔甲始,荒淫无度,力量渐衰,至桀时更甚。汤定居于亳,为灭夏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汤建立商朝后,都城建在亳这个地方。“亳”为“南亳”,即现在的商丘。亳(商丘)成为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不仅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成汤)建都于亳,而且他的继任者——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帝沃丁、帝太康、帝小甲、帝雍己、帝太戊等8位商朝帝王也同样都于亳。商朝迁都始于第十王仲丁,便有了五次迁都的历史,谓之“前八后五”。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载:“仲丁嗣位,而亳有河决之害,迁都于嚣,商自此而西矣。”由此可以看出,商丘,乃为殷商部落最早的聚居地、中国商业最早的起源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史称“三商之源”。
诸多历史文献显示,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和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帝喾之后,其一脉就分化出1200多个姓氏。而“子”姓,实为商始祖契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此姓,成为殷商的国姓。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商始祖契,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子姓。”即子姓最早从契的时代开始,契生在殷水,以“殷”为姓,后来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为“子”。子姓后人多以其氏自称,在商地繁衍生息,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殷(依、燕、颖)、祖、武、苑、邓、侯、郝、彭、丁、汤、沃、庚、乙、瞿、稚、萧、林等。商朝建立前的商先公均为子姓。商汤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同姓方国,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偰(卨、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商世系记载:子姓从契开始,传至成汤经历了十四代,汤建立商朝后,又派生出许多姓氏,微子启封宋之后,也派生出许多姓氏。
春秋战国时期,子姓诸侯国主要有宋国,即今日商丘。后世子孙多以国号宋为姓,天下宋姓源于商,由子姓派生,或称子姓分支。宋国第11位君主子撝,死后被谥为戴公,亦称宋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现在三陵台,即为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祖孙三代之陵墓,为世界戴姓的发源地。自戴公之后,先后分化出戴、宋、武、牛、宣、萧、钟、穆、边、褚、桓、华、乐、仇、谈、向、鱼、支、庄、宗、皇甫等近百个姓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祖籍就在夏邑县。孔子不姓孔,多不为人知。孔子的“子”,既不是姓,也不是他的名,而是对他的尊称,还譬如老子、庄子、墨子等均是如此。关于孔姓的起源,《孔子氏家纂要》这样记载:“嘉为宋大夫,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子姓,而以字为氏。此为子姓改为孔姓之始也。”《祖庭广记》载:“独子姓孔氏始于宋,迁于鲁,孔子,子姓也。”《广韵》记:“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后世以子加乙,始为孔氏。”从上述这些史料记载来看,孔子姓氏源于商丘,先祖子姓,孔姓是子姓之变异。孔子应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殷商贵族之后。
“子”姓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以前他们家的大门门头、墓碑的碑头,都写有“玄鸟世家”“玄鸟世第”“元鸟郡”等字句。“子”姓村庄都有祠堂,最大的祠堂有三处:一是州城祠堂,二是阳和祠堂,三是阳保祠堂,祠堂外还建有一高台,面向东北,叫“望乡台”,祭祀时要在望乡台上放置用木板刻有长江、黄河、山川、鸟兽等图案的祖先神路图,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子”姓起源于商,子姓人的先祖在中原这一历史渊源。
田启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