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警惕这些消费陷阱 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2023-10-27 07:29:14 京九晚报

  随着“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老一小”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老年人的消费投诉热点集中在五大方面:健康类消费、休闲类消费、理财类消费、养老助老类消费和日常生活类消费。

  商丘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提醒,老年消费者要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就各类保健产品、养生服务功效的宣传。老年人在选择线上购物时,要提升防骗意识,注意甄别信息,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电商网站购买商品。

  远离非法会议营销

  当前,一些不法经营者假借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等光鲜旗号,冒用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神医”“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各种头衔,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实际上,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远离打着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免费体检、倾情体验、免费旅游等旗号,采取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各种方式推销产品的非法“会销”活动,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切勿贪小失大。

  冒充“老朋友”以各种理由借钱或者冒充医务人员称其子女住院亟须交钱才能动手术、虚假中奖、扶贫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而老年人由于识骗防诈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提醒,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消费者安装公安部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集反诈知识、典型案例、诈骗预警、举报线索、报案助手等功能于一体,能为老年消费者防范电信诈骗多提供一层保障。

  购药要选择正规渠道

  当前,一些不良经营者通过包装成“神医”“神药”等方式推销伪劣药品,忽悠老年人购买,非法牟取暴利。中消协表示,除未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外,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药品,都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并获得批准文号方能上市。消费者千万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或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不到国药准字号信息的药品,以免受到假药的侵害。

  消费者权益部门提醒,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在购买保健食品前,老年人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听从医生的建议。一般情况下,每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超过2种,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保健食品是不存在的。老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可以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及批准文号。没有“蓝帽子”的不是保健食品。

  警惕“旅游”“理财”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特别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别条款。如果发现旅行社的合同有存在向老年人收取年龄“附加费”、收取高额保证金等明显不合理之处,一定要提前与旅行社协商解决,切不可盲目签约。

  近期,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了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然后将贷到的款项投资于高息“理财项目”,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应的回报,但没过多久,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有媒体进行过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地区陷入涉房理财陷阱的房主就超过3000人,且大都为老年人。

  消费者权益部门提醒,建议老年消费者一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风险。积极与子女沟通,有不懂的可向子女请教,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适度投资、分散风险,既不要“押上全部家当”,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老年人权益亟须关注

  近年来,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据了解,养老诈骗成为涉老刑事案件中的重点领域,常见的诈骗套路包括提供养老服务、金融投资、低价购物、低价旅游、冒充中奖、编织“黄昏恋”、冒充“公检法”……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话术、假扮角色等,向老人实施精准诈骗。

  特别提醒,老年人要戒除占便宜心理,不轻信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和免费午餐,不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对高息产品要提高警惕。从亲属子女角度,则要与家庭中的老年人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今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涉及赡养、继承、居住权益保障等传统领域。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项调查显示,10%的老年人受到过保姆、护工等养老服务提供者的伤害。选择保姆建议尽量通过正规家政机构,签署正规劳务合同,明确权责。202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就涉老诉讼案件的起诉、立案、诉讼参与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年人要养成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凭证的习惯,当发现所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是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要破除面子意识,主动告知家人,并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依法主动、有理有据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支付较大金额钱款时,及时找孩子或亲朋商量,尤其在需要银行转账时要格外注意。

  预防提示

  ■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警惕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各种社会新闻,多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远离可疑人员

  不和陌生人过于亲密,以免上当,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物等身份不确定的人员要保持警惕。

  ■去正规部门办事

  生病时要到正规医院看病,买药要到正规药店购买。不轻信路边摊子,切记需到正规部门办事。

  ■警惕各类免费活动

  不参加不明来历的公司组织的讲座、免费旅游等活动,避免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