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肠息肉的那些事儿
商丘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 祝晓蕾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称为非肿瘤性。腺瘤样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容易癌变,称为肿瘤性。其中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更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左右及时复查。一般来说,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消除后有可能自行消失,但若息肉体积偏大,超过2cm,也有恶变倾向。
息肉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长此以往会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诱发癌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肠道菌群失调,有可能诱发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而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息肉发生率较高。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肠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值得注意的是,90%的人长有肠息肉都没有任何症状,除非息肉非常大或者癌变了,才可能会有腹痛、便秘、便血等症状。因此,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有肠息肉,在切除明确病理性质后,均应听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
同时,在预防息肉方面,我们要管住嘴,迈开腿,首先要从饮食方面改变,积极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食用辛辣、油炸、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菜蔬瓜果。其次,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