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殷商之源探源

从《汤誓》到《牧誓》走完商朝六百年

—— 本报“殷商之源·探源”采访组走进新乡

2023-10-07 04:41:29 来源:商丘日报

采访组采访当地学者  贝纹铜敦  彩绘茧形陶壶  扫码看视频  青铜鼎  牧野之战场景再现  采访组走进同盟山武王庙  新乡市平原博物院

  

秋高气爽,阳光温润。9月19日,商丘日报“殷商之源·探源”采访组走进牧野大地——新乡。

从牧野到获嘉,这些自殷商以来虽经朝代更替仍赫赫有名的名字,其所辖区域曾于历史的重要节点多次作为群雄逐鹿的主场,发出“一锤定音”的声响。

历史如河奔流,绵延不绝。今天,行走在新乡大地,随处可见以牧野命名的公园、广场、绿地、道路等,牧野大战主战场的荣光辉映着这座城市。

《三字经》中说: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公元前1600年,伊尹相汤伐桀,大战于鸣条(今新乡市封丘县境东)。战前,汤发出讨伐残虐无道夏桀的战斗檄文——《汤誓》。彻底消灭夏桀后,汤在商丘建都,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近600年后至商纣王。商纣无道,周武王联合各路诸侯会盟获嘉,在牧野大战前作《牧誓》,随后,同盟军一举推翻商纣王,灭商建周。

从商丘到新乡,在黄河流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完整地演绎了商朝的源起与灭亡史。

商立商亡:兴亡缘于民心向背

《商颂·玄鸟》说:“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汤初立时,从先王居于亳,以伊尹为谋臣。《论语·颜渊》载:“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伊尹辅助商汤施仁政,以民心为向背,开始了兴商历程。

商汤伐桀前,作《汤誓》,其中说:“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意思是说,夏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呢?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民众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协。

商朝自商汤灭夏后,经历了近600年的发展,传位至商纣王。商纣王沉湎于酒色,造酒池肉林,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诸侯臣属纷纷离叛。特别是商纣王后期,颓废和放纵弥漫了整个社会,他们以畋游荒宴代替了国政的烦劳,“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渐至民怨沸腾。此外,商纣王还先征西北黎,后平东南夷,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

虽然,当时也有“殷之三仁”微子、箕子和比干,然而三人皆不为其所用。在箕子看来,“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乃去。在新乡卫辉的比干庙有一副对联,“犯颜直谏丹行炳炳昭太岳,杀身成仁正气堂堂壮卫川”,横批为“谏臣极则”,很好地诠释了他因忠直谏言而被摘心的悲壮事迹。

历史兴替,规律总是惊人相似。商纣王失德、失民心、失策,最终导致了失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趁商纣王为平息东夷反叛、西线兵力空虚之时,联合诸侯国军队约4.5万人,向商朝发起决战,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在获嘉城东3公里处,有因牧野大战前八百诸侯于此设坛誓师而得名的同盟山、武王庙。在武王庙旁,有《牧誓》碑,碑文中条理分明地列举了纣王听从妇言、牝鸡司晨、祭祀不修、任用不当、暴虐百姓等罪行,最终以“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作结,激起了诸侯的愤怒,增强了将士战斗的锐气。

对牧野之战颇有研究的获嘉当地文史专家韩志强声情并茂地对采访组一行介绍了武王伐纣的整个经过,他说,其实牧野之战根本没有到史书中所载的“血流漂杵”的境地,因为尽管双方人力悬殊,但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更重要的是,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斗志全无,纷纷倒戈,仅剩少量的禁卫军也是寡不敌众。最终,商兵大败,商纣王自焚而死。

一场战役,决定了一个朝代的灭亡、一个朝代的兴起。但是,这样的战役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也为数不少,但是就至今的影响来说,恐怕超过牧野大战之于新乡的不多。

牧野文化: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

行走在被称为牧野大地的新乡,无时无处不感受到牧野文化的浸润。

漫步牧野广场,四周花红柳绿,流水、亭榭相映成趣;穿行牧野大道,两侧商铺林立,被称为牧野儿女的新乡人穿行在建设家乡的路上。

殷商时期的“牧野”不是一个具体的

城市或乡村名,也不是当今的新乡牧野区辖区所在。牧野,是相对于殷都朝歌(今鹤壁市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它是一个专门用来表达牧野大战战场的专用名词。

新乡市境内有多少因牧野大战而命名的老地名,又有多少山岗、村落、河流流传着牧野大战的民间传说呢?据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申红星教授介绍,新乡市区及周边县(市、区)约有43处地名与之相关。投奔周武王的殷商大将黄飞虎驻兵处被称为黄甫村,周军大将闳夭曾驻守并与纣军激战处被称为闳夭村,周军斩杀纣王、妲己处分别被称为大落纣村、小落纣村……

新乡老地名及其蕴含的故事,是一面再现牧野大战真实情景的铜镜,映照古今,镜鉴未来。

源于牧野大战的牧野文化是新乡的文化坐标。讲好牧野故事,打造好牧野文化品牌,是新乡文化高地打造的重要目标。

今年6月份,新乡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团队编撰的牧野文化丛书首批《牧野学术》《牧野地理》《牧野文物》《牧野典故》等10部作品已陆续出版。

新乡还通过设立千年牧野古今事展览、新乡牧野文化博物馆、牧野文化古迹研究馆和新乡牧野文化展等,全面展示新乡牧野文化的多样性。

如今,新乡正在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找好牧野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打造文化品牌、塑造“文化IP”等方面不懈探索,推动牧野文化影响力提升,从而让牧野文化“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文物馆藏:

在平原博物院寻找“玄鸟生商”

“寻觅殷商发展的源流,到平原博物院就对了。”平原博物院古青铜修复专家罗荣斌说。作为业界有名的修复专家,他曾经为商丘修复过一些文物。他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有文物可以佐证的。

罗荣斌介绍,平原博物院文保中心为商丘博物馆修复过一批包括自商朝至汉代出土的青铜器,其中有商朝觚、锛,早商的爵和晚商的斝。这批器物制作精美,能反映出墓主人的等级和当时的商文化,这对研究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法及族葬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原博物院,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档案馆,于2011年合并建成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的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是中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平原博物院“镇馆之宝”评选结果公布,商代的牛首爵、青玉鸮等6件藏品被评为“镇馆之宝”。

  商代的牛首爵因爵带牛首盖而珍贵。《说文解字》对爵的解释,“礼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有专家说,牛首爵造型的成因和气候有关,当时黄河流域气候湿润,适宜水牛和大象生长,牛首是水牛造型。也有专家说,和“王亥服牛”肇始贸易有关。这是有争议的。

  “但是,商代青玉鸮源于‘玄鸟生商’,是一种争议较少的观点。”罗荣斌说。

  平原博物院商代青玉鸮是极品和田玉籽料,玉质莹润,纹饰精美,形态传神,其高5厘米、宽3厘米,作站立状。既有高古玉器的拙朴,又灵性十足,富有神韵。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是什么?主流观点是“燕,玄鸟也”。郭沫若等认为“玄鸟即凤凰”,饶宗颐等认为“玄鸟即鸱鸮”。罗荣斌说,无论玄鸟到底是什么,都是和“生商”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殷商时代的珍品也许会从不同的侧面印证殷商文化的起源,但是,这需要专业人士去研究、发掘。



文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富义 侯国胜 白鹏 图本报融媒体记者 崔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