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丨落一子而满盘活——河南洛阳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探访
宜阳县莲庄镇莲庄村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池。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火车餐厅、见鹤湖栈道、房车露营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锦屏镇杏花村,新的景致越来越多。村庄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村庄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近日,杏花村村民王梦竹对记者说。
如今在洛阳市,许许多多像杏花村一样的村子,家家有水冲式厕所,街巷有下水管道,村有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管道连通镇区、城区乃至市区。按照洛阳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整体推进方案,到今年10月底,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全覆盖。
供排水管道率先投入使用后,杏花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月季花开了,牡丹花开了,当然杏花也开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心花”开了。
洛阳市下辖八区七县,全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山川丘陵交错,从海拔2000多米到不足百米,2800多个行政村及数以万计的自然村星罗棋布,完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需要投入超过百亿元资金。虽然困难重重,但这项工程是乡村振兴基础中的基础,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工程,是群众高度认可的民心工程。实施这样的工程,洛阳是如何推进的呢?
规划一张图
近些年来,洛阳和全国各地一样,多次推动乡村改水改厕,虽然收效明显,却又总是不够彻底。
宜阳县董王庄乡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乔二元说:“历次改厕,上面劲头大,群众不主动,效果不显著。”以前的乔庄村,厕所都建在门外,为啥?“气味大,谁想放院子里!”你占一点、他占一点,原本不宽的街道更窄、更乱了,村民用起来也不方便。
单纯的改厕好解决,但污水往哪儿去、咋处理,依然麻烦。洛阳市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科科长张世鲲说,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污水问题、垃圾问题、改厕问题。在供排水管网建成后,垃圾处理问题和农户改厕、改厨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与决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共识。共识达成后,便是科学规划,规划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一张图覆盖全域”。
乔庄村的规划建设方案是:以整排房屋、多户共同建设“小三格”,以小管网连接每家每户,再以主管网连接至村里建设的“大三格”。
主管网的污水流向哪儿、咋处理?莲庄镇人大负责人杜自成说:“直接并入宜阳县城的污水管网,通过管网进入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处理标准高、能力强,乡村污水进城统一净化处理,完成城乡一体化。
农宅高低不同,低洼处的农宅污水不能上流,怎么办?莲庄镇供排水一体化示意图给出了答案:西边的沙坡头等村,污水向东,流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莲庄村以及南边的涧河村等,则共用一个处理站;东边的石村、陈宅村等,不建设污水处理站,而是利用管网直接并入城区污水处理厂。
因地制宜,所有污水处理找到出路。从规划开始,打破了村与村、乡与乡以及乡村和城区的区划藩篱,彻底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大活人被尿憋死”的尴尬。今年以来,宜阳县新铺设供水管网1516.6公里、污水管网743.18公里。
规划显示,洛阳市的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工程,一张大网覆盖八区七县,每个县区则分组一张县区网。洛阳市全域宏观统筹,各个县区负责筹资、建设、连通、运维。
建设一盘棋
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入户了,排污管道连通了,宜阳县莲庄镇陈宅村村医孔卫国立即封掉了自家院子里的压水井,改厕、改厨成为一体化的一部分。
孔卫国说,往年夏秋,村里蚊蝇多,一不小心,村民就得上了肠胃疾病,到诊所看病拿药的村民多。完成供排水一体化后,庭院、街道上根本就看不到污水了,到诊所看肠胃病的村民很少。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好处显而易见,这项工程的投资也很大。陈宅村党支部书记于铁伟告诉记者,全村300多户、1175人,居住相对集中,地势也不复杂,即便这样,工程建设也需要投入300万元。一个村就需要投入300万元,全市2800多个村呢?核算后,洛阳市完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33.85亿元。
钱从哪里来?主导推进项目的各县区财政状况都不宽裕,只能多措并举、多方融资。在各县区确定融资渠道后,洛阳市邀请专家对各县区进行专项债项目申报指导,提供一站式金融管家服务,确保资金早日落地。
在项目融资包装上,引导县区会同国开行、农发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逐项目分析、现场包装指导,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梳理项目清单,成熟一批、推荐一批。
宜阳县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债贷融合”的投融资模式,组织住建、城投集团,以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4个项目,申请政策性金融贷款12.68亿元;组织水利、住建等部门,以地表水置换、城镇供排水一体化、见鹤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申请专项债5.18亿元,同时还整合了县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0万元。宜阳县水务集团和宜农人居环境治理公司,联合成立城乡水务国有运营公司,变多头建设、分散管理为统一建设、集中管理,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与宜阳的情况大致相同,洛阳各县区都采用了政府主导,国企或国企控股企业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统一编制规划、统一配置资源、统一工程设计、统一采购建材、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运维管理。
运维一本账
供排水设施大多是在“地下活动”,一旦梗阻“患病”,“望闻问切”难度很大,“开肠破肚”成本很高。这样一来,保畅通的重点就只能放在日常不间断地巡视、巡查上了。
杏花村的微动力排水设施建成后,当上管理员的周明现练就了一套独家本领,通过看、听,他就能知道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三分建,七分管。宜阳现有的9座水厂、1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68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运行状况在总控室的大屏幕上清清楚楚。除了人员巡检外,全网视频监控、管网检测、中控调度的数据都实时在线。加上供水管理到户、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微动力污水处理站自动化处理的智慧化管理体系等,全县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运维一目了然。
在整个供排水环节中,供水是收费的,有收益,但污水处理基本上是“赔本买卖”,并且赔得还不少,这就给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可持续安全运营出了一个难题。
这个问题,洛阳市在工程设计推进过程中,早有预案。
杏花村党支部书记周京伟算了这样一笔账:村里的微动力排水设施,每月电费、人工等成本约2000元,按照2元每吨的用水价格,村里水费收入基本抵充排污成本。换个说法是“以供补排”。
但洛阳多数县区因为村庄众多、居住分散,供水收入是难以覆盖排污成本的。栾川县85%的群众、商户供排水都并入城镇管网,他们的做法是:将村级收费与乡镇补贴一同纳入自来水公司,除了以供补排,加上以城补乡、以商补农等措施,用城、商供水的盈余补乡村污水处理资金缺口。这种做法被洛阳概括为“以城补乡”。
为了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永续发展,栾川县还实施了“思路扩张”,通过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除了将建设资金全部注入自来水公司外,还把全县原有的水库、水厂、污水处理站等相关资产划入自来水公司,用以壮大自来水公司资产规模,在提高融资贷款能力的同时,增加其盈利项,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常态化良性运营。
这就叫做“运维一本账”。建得好、用得起、管到位,才能可持续。
2022年,洛阳市已实现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6.05%。今年10月底,全域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规划建设将全面落地。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地上地下联通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最基础工程,顺民意、解民忧、讲“里子”。落一子而满盘活。未来,洛阳还将继续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黄红立 董豪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焕慈 孙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