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故纸堆里挖出意外收获——关于长篇小说《风云宝石》

2023-09-06 04:55:21 商丘网-京九晚报

■李伟明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祥瑞宝莲》出版之后,不少读者关切地问我是否还有续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写《祥瑞宝莲》之时,我就已经谋划了它的下一部,而且书名也取好了,就叫《风云宝石》。

我曾经说过,《祥瑞宝莲》是“文旅+武侠”的一次尝试。写这样的东西,纯粹是为了发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为当地今后开发旅游起一点助力作用。《风云宝石》是《祥瑞宝莲》的姊妹篇,也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故事在《祥瑞宝莲》一书其实已经埋下了伏笔。根据设想,我的这类作品,都是以赣南的某个历史事件为背景,借助若干真实的历史人物,架构一个通俗的故事,重点宣传赣南有开发价值的风景。《祥瑞宝莲》的具体事件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钟明亮在赣州起兵反元,宣传的重点是赣县宝莲山。而《风云宝石》的历史事件,则是7年之后的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刘六十在兴国县聚众起义,重点想推一推兴国县的宝石山,同时兼顾赣县寨九坳和瑞金铜钵山、罗汉岩等景区。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刘六十起义在当时的赣南绝对是件大事,也是江西行省的大事,在全国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元史·董士选传》记载,刘六十在赣州(兴国)起兵反元,建立国号。朝廷遣兵镇压,主将观望退缩不敢出战,而地方官吏又扰害良民,于是刘六十的势力更加壮大。正当省里的官员都不肯去赣州惹这个麻烦事之际,身为行省左丞的董士选主动请缨前往赣州,而且只带了两名随从李霆镇、元明善。董士选到了赣州境内,不急着率兵去前线打仗,却先来个“正风肃纪”,将那些祸害百姓的官吏逮捕治罪,让老百姓感到这世道原来还有王法。到了兴国县,离刘六十盘踞之地不到百里,董士选让有关将校领兵分别驻守待命,对煽动造反的人进行惩处,并诛杀窝藏反叛分子的人。于是,百姓争相出来为官府效力。结果,董士选没过多久便抓获了刘六十,对其手下则遣散回去种田。这期间,官兵还查获了一批附近州县的富人与刘六十之间的通信。董士选采纳两名随从的意见,一把火将这些信件烧了,让那些富人吃下了定心丸。

就在这寥寥数百字之中,我们可以发现,董士选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刘六十在历史上众多起义者当中,并不扎眼,倒是董士选,不仅仅是个会带兵打仗的人,而且是个做政治工作的高手。他对付刘六十的这一招,善于抓住矛盾的根本,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再深入了解,更知其人是元朝一代名臣,他的成功果然并非偶然。史称,董士选平生以忠义自命,特别讲究廉洁,无论门生部属,无人敢以一丝一毫敬献给他。他还非常重视家风家教,家人也以廉而名,“子孙不异布衣之士,仕者往往称廉吏云”。

不仅董士选本人,连他带来的“秘书”元明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此人后来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在董士选之下,不仅是位德才兼备的高官,而且是元朝的文学大家,与张养浩、曹元用被并称为元朝“三俊”。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全国发生了一文一武两件大事。“文”即恢复科举考试,元明善正是恢复科举之后的首批考官;“武”即因为朝廷实行“土地经理”而引发了宁都的蔡五九起义,因为剧情需要,我已让蔡五九提前在《祥瑞宝莲》和《风云宝石》与读者见面(今后若有可能,我还想重点写写他)。

顺着刘六十起义这根“藤”,没想到摸出了这样的“瓜”。这些知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我更加兴奋。还没动笔,已经涌现了几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风云宝石》的冲动越来越强烈。我想,董士选、元明善在赣南的故事,如今知之者甚少,一定得借这个机会把他们从故纸堆里打捞出来,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赣南历史上曾经的震撼与精彩。

当收获的历史背景超出意料,我的写作无疑可以往深处多走一走了。于是,我除了尽力展现赣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物产,更在刀光剑影的背后,想到了为政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如果只是写一场农民起义,写官兵与义军之间的斗争,故事情节未免落入俗套。如果只是致力把这个历史事件还原,则可能枯燥无趣。小说与史实毕竟是两码事,我笔下的刘六十与董士选纯粹是文学形象,所谓的“武侠”也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按我真正的想法,是希望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说说某些至今还未必过时的道理,希望以这种轻松的形式注入若干思考。

小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市场反响还不错,不到半年,印刷了3次,还分别入选“百道网”文学类好书榜单、《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第一季度影响力书单”,其中的章节还改编为电影《罗汉岩》(已拍摄完毕)。作品能受到市场认可,无论如何,让我感到欣慰,这也是我继续写作的强大动力。

一个地方的历史,可能蕴藏着许多闪光点。只要用心去读它,总是会有收获的。赣南历史上还有许多价值丰富的矿藏在等待我们探寻采掘。如果精力和时间允许,我想,就像《祥瑞宝莲》只是个开端,《风云宝石》依然没有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