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暴走团”莫成“扰民团”

2023-09-04 07:15:00 来源:商丘日报

  清代古装剧中,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街边都是做买卖的,街面的人熙熙攘攘,突然响起一阵铜锣声,敲锣的人喊着让行人让开,随后就有一帮衙役簇拥着一台轿子在街上走过。这是官员出行,下面的人为他鸣锣开道。

  现在城市街道上,你会看到与之类似的情景:一支队伍排成两排或者三排,穿着统一的服装,举着色彩鲜明的旗帜,放着明快的音乐,喊着震耳的口号,迈着较为快速的步伐在马路上行走,行人纷纷躲闪。这样的队伍叫“暴走团”。

  古代官员,让人鸣锣开道,要展示的是官威,他们不考虑扰民不扰民。小说《官场现形记》中说:“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暴走团”人多势众,无视规则、抢占道路、堵塞交通,不光扰民还“扰车”:《法治日报》报道,山东省枣庄市的张女士在父母的催促下随其参加了两次“暴走团”活动。张女士说,参加了两次就坚决不去了,因为太危险。但张女士表示家里长辈不认可:“你没看见机动车还要给我们让道吗?”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每一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暴走团”的组成人员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热衷利用空余时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加之,步行这种集体运动简单易操作,且能更好满足参与者的社交需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空巢老人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应该说大多数“暴走团”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很强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交通拥挤的地方,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市民休息的时间段,行进过程中也尽量保持安静。但是也有一些“暴走团”比较“高调”,有的公然占用机动车道、逆行,甚至闯红灯,有的凌晨四点就上路高分贝的音响把居民吵醒,“暴走团”成了“扰民团”。

  这几年,关于“暴走团”占道暴走的新闻层出不穷,“暴走团”的口碑也从之前的健身运动组织一落千丈。媒体报道,吉林某“暴走团”,为让自己的队伍快速行进,拦路驱赶路人;辽宁某“暴走团”将回家看望病人的男子拦在半路,竟然“让病人先等着”;山东临沂某“暴走团”公路占道,一辆出租车从后方撞入人群致1死2伤。

  “暴走团”成为“扰民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暴走团”组织者管理不力,参与的成员也不够自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执法部门存在“法不责众”心理,担心对这么多人执法会造成不好影响。有的交通执法部门考虑“暴走团”为中老年群体性活动,“网开一面”,甚至还为他们维持交通秩序,让他们安全通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暴走团”交通违法行为。

  行稳方能致远,治理“暴走团”乱象,需要疏堵结合,让他们在规范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执法部门要硬起手腕,对“横行霸道”涉嫌违反交通法规的“暴走团”,要收集证据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媒体也要加强宣传引导,对“暴走团”的不当行为予以必要的曝光、监督;居委会、社区深入每个家庭,让大家意识到“暴走团”存在的问题,并对组织者或牵头人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引导;政府部门可参照马拉松的管理规则等,设置专线、专场等,既可以活用和拓展相关资源,为“暴走团”提供合法的锻炼场所,既满足了他们的健康需求,又不损害公共利益。

  “暴走团”不是“暴民团”,成员都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引导,他们会走向规范有序,成为城市一道道风景。


□胡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