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花黄”,就是古代女子脸部的一种装饰,是把剪纸或者其他剪纸工艺品染成红色或者黄色,贴在额头或者嘴角处,作为一种饰品。剪纸被称为我国十大国粹之一,在我国民间艺术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很多角落。
今天,请跟随记者走近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柯蓝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李红玉,去领略她缤纷而多彩的剪纸世界。
1 剪纸艺术 前世今生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民间还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20世纪初,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等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儿童、体育、杂技、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民间艺人 剪纸人生
8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民权县湿地公园附近的李红玉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而在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旁,一个身影正端坐在桌子旁,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纸,片刻间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跃然呈于眼前……
李红玉出身剪纸世家,是民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柯蓝剪纸第四代传承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非遗进校园剪纸教师、非遗剪纸传承人。她经常参与各种剪纸交流会、非遗进校园剪纸教学活动,从幼儿园到大学,制定不同的剪纸课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剪纸并喜欢剪纸。
李红玉一直致力于对我国传统剪纸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广泛研究和传播。她将剪纸艺术融入生活中,从而使剪纸艺术独具特色。她善于从大自然和工作中发现美,通过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将美丽瞬间定格在小小的彩纸上。
李红玉告诉记者,为了剪好蝴蝶,那段时间她一共剪了5000多只,而且每一只都是不同的形态。后来等技术熟练后,她基本不用画稿,就能剪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提到李红玉的代表作,不得不提30米长卷系列作品。其中融入了很多商丘的古代名人,不仅有文字介绍,更有肖像。长卷以红色为底色,有汤斌、吕坤、花木兰、王亥、仓颉、庄周、江淹等人物,整体看上去气势如虹,人物栩栩如生。
如今,李红玉将更多的尝试和思考融入剪纸艺术,让剪纸元素融入日常器物,让更多人感受剪纸魅力。“我希望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同时也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里。”李红玉说。
3 言传身教 传承国粹
十几年来,每逢春节,民权县都会开展一系列以“剪纸迎新年”为主题的艺术展活动,这些活动中,从事剪纸艺术创作已有30余年的李红玉总是带领居民们体验剪纸手工制作技艺,感受传统年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让广大群众在共迎新年的同时,学习和传承剪纸艺术。
不仅如此,为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弘扬优秀传统剪纸文化,李红玉还积极和乡镇文化站联合,组织全乡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们参加剪纸公益文化课堂。在课堂上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艺理论知识,展示翻折、绘画、剪裁等剪纸技巧。
和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李红玉教他们剪纸,大家手持剪刀一丝不苟地创作,一会儿就完成了一个个充满祝福、喜悦、祥和的窗花剪纸作品。看着自己手中栩栩如生的作品,老师们心生欢喜、心怀感恩之时,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把所学剪纸技艺教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都能体验到参与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非遗文化魅力。
“先把学校的老师教会,然后再让老师教给他们的学生,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承,让剪纸艺术深入孩子们的心里。”李红玉。
“每逢传统节日期间,我们都会陆续剪一些关于节日文化的作品,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我们以剪纸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各个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让孩子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再对孩子们进行剪纸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传承非遗剪纸文化,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度过节日。”李红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