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胸间耸起一棵树

2023-08-16 00:24:50 京九晚报

  在我们东北老家,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家中添丁进口,须在院中或院周栽上几棵树。孩子与树一同茁壮成长,及至孩子长大成人,树也粗壮成材了。此时,孩子迎娶出嫁,树则伐梁做柜——人与树,俱成大器。

  树是村庄的栅栏。在乡下,树非稀罕之物。走进村庄,立马会瞧见一排排、一片片的树。它们高高矮矮,茂茂疏疏,错落有致,如烟如霞,点缀着乡村的四季。

  乡民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树,所以他们对树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凡有空地,便见缝插针地栽上树,大门口、院墙外、柴垛边,甚至是房前屋后。

  栽下去的是树,耸起来的是风景:阳春,嫩亮的叶子如一双水汪汪的明眸,一遍遍打量着从冬天里跋涉而来的乡村,向她传递着生命的律动;盛夏,老少围坐在庞大的树荫里,摇着蒲扇,讲今说古,品享着凉爽惬意的田园生活;十月,乡民把沉甸甸的收成码在树下,盘点幸福,收获慰藉, 一囤囤,一摞摞,映着张张笑脸;冬日,树们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搏击风雪,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一来二去,树也便成了乡村里的一种晴雨表:判断一户人家日子过得是否兴旺,只需看他家房前屋后有无树便略知一二——“门前柳,屋后杨,红火日子赖榆桑。”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园中栽上几棵桃、杏、枣、李,桃花如霞,李花似雪,杏花恰似一幅画!这样的人家,甭说家人出来进去心情舒畅,就是左邻右舍也争先恐后地去串门子呢!——沾一沾地气,图个心境爽朗!

  这时的树,便成了农人眼中的筋骨,没了树,家园便失去了生机和底气。所以,树有时也成了一些人家的代称或参照物。去村中投亲寻友,只要开口一问,村人的回答多半是:“村东头大柳树下那家,就是老张家!”“往西走,园里有棵大杏树的就是老孙家!”

  人与树共同守着乡村,于是便有了一份感情、一份牵挂。枝丫经常有人攒,矫枉以过正;树干被风吹歪,会立刻有人上前扶正、踩实;夏天,会有人端盆凉水浇一浇晒蔫的垂柳;暮秋,会有人在树干上刷一层白色药液,杀虫防寒……

  人与树共存共荣,人便从树那里发现了一些精神:越是缺水少肥背阴的地方,那树就长得越笔直挺拔——它们珍惜每一份养分、每一缕阳光、每一缕风丝,拼命扎根,扩展生命!雨天,没伞的孩子跑得最快;乡村,贫瘠的地块树们长得最坚实!于是,乡民们就总结出一条:人,应该在心里栽一棵树,一棵完全属于自己的树。不管境遇多么糟糕,无论身份多么卑微,都不该自暴自弃,更不能轻言“认命”;不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要像树一样学会抗争,学会在恶劣的环境下、在平淡无闻中,挺胸抬头,无畏地活着!

  ——胸间耸起一棵树,人,便有了搏击的资本,前进的动力,向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