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未退,秋意临。8月8日,迎来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秋节气到来,但闷蒸模式仍未“退场”。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郑芳忠提醒,立秋不等于入秋,眼下仍处中伏阶段,暑热可能还会持续,但此后昼夜温差将逐步加大,市民衣食住行方面要逐步进行调整。
“立秋过后,早晚逐渐凉爽,白昼变短,常有‘秋乏’的说法,此时应当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宜‘早卧早起’。”郑芳忠说,立秋后,并不意味着真正入秋,“秋老虎”可能还会发威,昼夜温差会逐渐加大,市民需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夜间少用空调,可趁早晚凉爽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此外,郑芳忠表示,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有一定作用。睡前用温水泡脚,以助睡眠。由于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依旧变化无常。郑芳忠提醒,早晚温差较大时,需注意保暖,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时节的饮食养生,如《饮膳正要》所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因此,入秋宜注意滋阴润燥,适当选食芝麻、糯米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郑芳忠介绍,夏秋交替时节,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制品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柠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补充维生素,又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
郑芳忠提醒,立秋时节应多吃清淡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同时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克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立秋之后,过段时间天气转凉,萧萧落叶等自然现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情绪,从中医角度来说,这是因为肺在五行属金,在情志为悲。所以说,这不仅仅是因为草木凋零带来的悲秋情绪,这里面其实又有学问。
想要调理悲伤情绪,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培养乐观精神。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做一些喜爱的事情来缓解心理压力。
在运动方面,天气逐渐凉爽后,人们的室外活动会逐渐增多,但要避免运动过量。郑芳忠介绍,从夏入秋,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身体内的湿热没有完全消退,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宜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在一早一晚进行锻炼。运动前要做5分钟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做数分钟缓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