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州市水利局和公安局联手,在老大运河主城区段两岸河道护栏内侧每隔200米安放一根竹竿,每根竹竿长度超过6米,总共安放了470根。一旦发现溺水险情,附近警民可以利用这些救生竹竿,以及两岸布设的救生圈、救生绳等实施快速救援。
在一些溺水亡人的多发地段,有遍地拉起的防护网,有高高在上的“禁止游泳”警示牌,甚至还有专门的巡查人员来回穿梭。但即便这样,溺亡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令学校及其家长不安,也让相关部门倍感头疼。
常州市的“救生竹竿”,可谓四两拨千斤。投入小作用大,一旦有人落水,岸上的人只要“举手之劳”,即可用6米长的竹竿救人,省去了不敢不能下水救人的顾虑,节约了等待外援救人的时间。溺水亡人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而小小的一根竹竿,却似神兵天将,可以迅速“降到”溺水者手中,堪称救人神器,又可创造救援神奇,多多益善,功在用心用情,利在千家万户。
当下,正值溺水事故高发期,我们乐见“救生竹竿”在更多预防溺水的现场出现,更希望“救生竹竿”能够打破固有思维,变居高临下说教式预防溺水,为充满人情味的救生救援思维。小投入大作为,思维一变,结果万变,从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的角度,需要这样的思维;从关心爱护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层面,更需要这种务实、灵活、有效的生命救援,这种充满人性的关怀,必将撑起生命救援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