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正从历史中“活过来”的大运河

2023-07-26 06:58:35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7月23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来临。

正午的太阳照在南关运河遗址上。黄土无语,热浪蒸腾。这滚滚热浪仿佛在诉说历史沧桑。

3000年的隋唐大运河,曾经有“绿影一千三百里”“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隋堤烟柳胜景,曾经有“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的繁荣富庶,然而,至南宋中后期,由于战乱频繁、商丘战略地位的日渐式微、疏浚迟怠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隋唐大运河商丘境内的部分渠段已淤塞断流。明代中期以后,河床逐渐没于地下,如同平陆。

中国大运河商丘段原称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商丘段,自西北到东南贯穿商丘境内,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等七个县(市、区),全长约200公里。

2008年至2009年初,我市对大运河商丘南关段遗址进行重点考古调查,发现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运河码头遗址。2010年至2013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大运河商丘南关段、商丘夏邑段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隋唐时期的运河河堤、河道、建筑基址、道路等遗迹遗物,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翔实材料。

走进位于夏邑济阳镇的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文化遗址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迎门石雕上的五个金色大字“中国大运河”。走进展厅,一艘多层商船模型摆放在展示大屏下,无声地讲述着运河两岸曾经的商贸繁荣,大屏后面,保护着考古发掘的通济渠河道的真实原貌,通过密集的车轮印痕、行人脚印、木桩遗迹、动物蹄印等,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的盛况。

“大运河在夏邑境内长27公里,贯穿济阳、罗庄、会亭3个乡(镇)。在济阳镇西街,至今还有一段残存的运河通济渠河道,这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以东唯一一处保留有水面的故道。”讲解员指着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地图向记者介绍。

走过一片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地,穿过蝉鸣此起彼伏的林荫道,就到了这片水域。两岸垂柳依依,荷叶覆盖河面,四周野草恣肆,偶有飞鸟越过,如果不是历史为此背书,谁也无法知道,这如此波澜不惊的水面,竟可以让我们一眼望穿三千年,竟然演绎着朝代的兴替和兴衰的轮回。

运河太长,万言不足以描述;残迹虽短,但一舟一楫皆弥漫历史烟云。 记得历史,能够让我们感知祖祖辈辈的沧桑辉煌;讲好“大运河故事”,能够使我们在传承历史中激发新时代的文旅力量。

如今,我市正在坚持保护传承利用统筹推进,组织编制《商丘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同时,利用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中国传统节假日等,举办“阅读大运河”等系列文化活动,宣传解读大运河历史。

创新考古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文博数字化发展,是让大运河“活过来”的关键,更是打造大运河文旅品牌的着力点。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良田介绍,下一步,我市要更好建设以南关码头为中心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公园和大运河夏邑段文化旅游景区,打造运河特色小镇,还要创作有关大运河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以此彰显大运河文化魅力和深远影响。

当波澜壮阔的智慧大运河从触屏中流到你的身边,当通过VR、元宇宙等科技元素重新焕发青春的大运河载你重温历史繁华,这一段河流,定会创造新的文旅华章。



记者 侯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