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拓印:古老技术“复印”历史
王保通正在拓印。记者 贾晶晶 摄
扫码看视频
商丘拥有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在许多居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石碑。它们虽然称不上名贵,但也是历史文化的收录者。可是,随着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坏,许多石碑上的文字、花纹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不见。为此,我市青年书画家王保通怀着一颗保护历史的红心走遍各地,凭着一双巧手将石碑上的内容拓印下来,为历史留下见证。
近日,记者来到王保通的工作室,听他讲述石碑拓印的故事。他说,拓印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书法赖以流传的基石,也是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了解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能做到专业水准的那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让记者清晰地了解拓印的方法,他拿出一块自己收藏的小型石碑,向记者展示。只见他先将工具一一摆放:棕刷,是用来刷纸、上纸的;打刷,是在上纸之后,用来将纸均匀地打入凹陷处,使纸面和器物之间不留空隙;木榔头,主要用于敲打宣纸的接茬处,使其能牢固地衔接起来;扑子,也称拓包、墨包,是用于拓片上墨的。另外,如碗、墨盘、抹布、毛刷、毛巾、小喷雾器等,都是制作拓片的必备工具。“这些有的在商店里能买到,有的是我自己制作的。”王保通说。拓印所用的宣纸也和普通的不同,它薄而有韧性、柔软有拉力、洁白而细腻,能更紧密地贴合在石碑上,不容易破。
工具备齐后,只见他先清理了一下石碑,让上面的文字尽可能清楚。然后,他把宣纸盖上,用小喷壶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匀敷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啪、啪……”随着有节奏的声音响起,石碑上的字迹越来越分明,等快要干透后,王保通用手轻轻提起上面的两个角,稍一用力,“刷”的一声,一张黑白分明的拓片就被揭了下来,石碑上的每一个字都被清清楚楚地“复印”下来。
“做拓片最难的就是上纸,室内还好,野外风大,就很难操作了。尤其是大型石碑,还需要借助梯子。拓印石碑要选择在春秋季节,如果是夏天,则要赶在阳光不猛烈的清晨,这样纸被润湿之后才不会干得过快。”王保通说,要拓出好的拓片,工具和操作只是问题的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拓工的经验。从2006年以来,王保通已经拓印了300余块石碑。现在,他正在筹备拓片展,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