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汉画像石:汉风遗韵石载千秋成文化瑰宝

2023-07-20 01:23:26 商丘网-京九晚报

龙虎衔璧与牛郎织女

孟弘讲述汉画像石故事

北斗星君

百戏建鼓

春耕

女娲人首蛇身

高媒神

扫码观看

汉风遗韵石载千秋成文化瑰宝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唐朝诗人高适这首《宋中十首》诗句中写的正是商丘。电影《长安三万里》多次提到的梁园,也是李白、杜甫、高适同游的大唐“十望州”之一的宋州,都在今天的商丘。

汉代,梁国都城在今天的睢阳区。永城市芒砀山是汉兴之地,还有“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的13座西汉梁国王陵。

但鲜为人知的是,商丘还有一项汉代独有的艺术瑰宝——汉画像石。为此,记者走访了收藏有100余块汉画像石的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孟弘。

汉画像石,一部“绣像汉代史”

什么是汉画像石?

“西汉前期到东汉末年,刻有画像的石头就叫汉画像石。”孟弘说。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汉画像石为一部“绣像汉代史”。鲁迅先生盛赞“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石如同商周青铜器、南北朝石窟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园林等艺术瑰宝一样,是中华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失的一环。

汉画像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西汉、东汉出现的一种祠堂、墓穴石板雕刻画。汉画像石,大部分存在汉墓之中,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的汉画像石存在祠堂中。汉画像石是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少数地区出现的一种石板雕刻画。河南的南阳市和商丘市的夏邑县、永城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萧县,山东省济宁市和枣庄市的滕州市,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米脂县等地都有汉画像石出现。

汉画像石,又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呢?

“更为重要的是,汉画像石是汉代‘孝文化’的产物。汉代人们尊崇‘黄老学说’,视死如生。汉朝人寿命普遍较短。两汉的取士制度是‘举孝廉’,以孝取第。为了一个‘孝’字,有的家庭即使卖掉活人居住的房屋,也要厚葬去世的先人,这样才能被乡绅举荐做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画像石在两汉时期产生并流行起来了。”孟弘专门谈到了“孝文化”与汉画像石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汉一统天下4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兵威远盛,开疆拓土,富足强大。西汉文景之治,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景象。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继续开创了汉朝的繁荣昌盛。汉代的人民生活安定之后,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造纸术在汉代还没有广泛应用,画工石匠就将当时的生活场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瑞兽祥物等物象生动地雕刻在石头上,祈福纳祥,恶以诫世,善以示后。汉画像所表现的图像世界,上涉天文、下及地理,远古神怪、各方风物,无所不包,是汉代人世界观的形象表现。

绚丽奇葩,商丘汉画像石的发现和收藏

据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文博研究员王良田介绍,1989年,中国汉画学会成立大会在古城商丘召开,“商丘汉画像石”正式定名。商丘已发现数十块西汉前期画像石,改变了学术界关于汉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后期以后的看法。在2006年由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召开的“2006中国商丘汉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多数专家提出了“商丘很可能是我国汉画像石的起源地”的说法。

商丘是殷商文化之源,汉梁文化又是商丘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商丘是西汉、东汉的重要诸侯国——梁国所在之地。商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区之一。汉画像石作为商丘汉梁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是足以代表商丘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西汉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之弟,深受其母窦太后宠爱。梁国富可敌国,曾筑“三百里梁园”。原中美联合考古队队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说:“梁孝王以一国之力抗拒了东方七国,说明梁国这个地方曾经有很强大的国家,或者很强大的文明。”

依托汉代梁国强大的国力,才产生了“商丘汉画像石”这一汉代画像石大家族中的绚丽奇葩。商丘汉画像石,主要发现于永城、夏邑两地,因其出土地点集中,画像内容、雕刻技法、地域特征鲜明,逐渐受到全国汉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从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发掘永城堌上村汉画像石墓以来,已在商丘发现发掘汉画像石墓20余座。

“我与商丘汉画像石收藏结缘,是很偶然的机缘巧合。”孟弘说。20世纪80年代,孟弘跟着在当时的商丘地区群艺馆工作的父亲孟凡书回老家永城走亲戚时,在一个农户家的粪坑边,偶然发现了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清洗干净以后,发现有兔子捣药的图案,旁边还有一个有古代仕女发式造型的女性图案,后来经过研究确定为西王母。这个石头,其实就是汉画像石。就这样,孟弘就和父亲从农家拉回来了最早收藏的三块汉画像石。

当时,永城芒山镇一带有很多这样的石头,都不值钱。20世纪80年代前后,芒山一带开山取石,陆续挖出了不少汉墓,很多汉墓里面发现了石头,都随手堆在路边。平整一点的石头,老百姓就捡回家打院墙,或者做洗衣服的捶布石,不太平整的就打碎做成建筑材料了。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收藏热,孟弘很喜欢石头上的图案,为了抢救汉画像石,也尽自己努力让珍贵的汉代艺术不再遭到毁坏,孟弘跑遍了商丘东部有汉画像石的地方,陆续从散落在民间的农户手中收集了上百块汉画像石。

汉代精神,石刻艺术再现两千年前民风民俗

“这块汉画像石‘高媒神’,其实是中国最早的月老。相传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造人就是高媒神的撮合,而月老一般认为是唐代出现的,其实上古时期就有了媒人。”孟弘在地下室里,饶有兴趣地介绍了汉画像石背后的故事。

孟弘介绍说,收藏的汉画像石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三大类。

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内容主要包括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和希冀另一个世界生活两部分。商丘汉画像石中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画像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婚嫁、庖厨、宴请、歌舞、车马出行、拜谒、长亭送别、春耕、收割及建筑艺术等。

汉画像石中反映神话传说方面的题材有伏羲、女娲、玉兔捣药等。商丘汉画像石中关于远古神话题材的画像主要出土于永城酂城汉代画像石墓。

反映历史故事的汉画像石有泗水捞鼎、七女替父报仇、风伯摧屋等。其中,风伯摧屋画像中描画了一位将军在风中护佑百姓的形象。

汉画像石以流畅洒脱的线条、浑厚质朴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两千年前的社会风貌、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一种整体灵动、浪漫进取的汉代精神。

“商丘汉画像石”出土地点集中,地域特征鲜明,画像内容以祥禽瑞兽为主,只有少量人物、动物、楼阁等,雕刻技法为剔地浅浮雕、阴线刻,多数是两种技法并用,也有在画像上涂朱砂的做法。

“汉画像石拓片,就是将汉代石器上雕刻的画像用宣纸拓印下来的画面。传拓就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细微的花纹清晰地拓在纸上的传统手工技艺。”近年来,孟弘还致力于用“传拓”技艺传承汉画艺术,开发文创产品。

孟弘还希望,未来能在商丘古城植入汉画像石及画像石拓片艺术。这样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从汉画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对促进商丘古城的旅游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文/记者 白鹏 图/记者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