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夏至节气里你还没能彻底感受到夏天的火热,那么从小暑节气开始,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即将到来。
夏天虫鸣鸟叫,繁星点点。小暑节气过,每日热三分。象征着进入炎炎盛夏的小暑节气,在7月7日向我们走来。此后的一段时期,滚滚热浪翻腾在大地,可树荫下的微风却总有一份恬静,一丝清凉。蟋蟀逃离晒得发烫的田地,来到屋檐下唱着歌享受时光。老鹰在天际盘旋,享受阵风带来的清凉。
小暑的到来也表明“季夏”时节正式开始。虽说小暑时节还是“小热”阶段,但吹来的风已经有了夏天的味道。
夏季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漫长严冬储备的养分都是为了这一季度的生长。在这个时期,桑拿天成常态,作为炎热潮湿的长夏之始,小暑提醒人们为伏天作好准备。
一日热三分 消暑为紧要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多雨的“季夏”时节到来了。小,就是微的意思;暑,就是热。此时天气已经比较炎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称小暑。进入小暑节气,大地上再难觅得一丝凉风,所有的风都是带着热浪的温风。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随其后的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从小暑开始一直到大暑,天气愈发炎热,空气湿度也逐渐加大,闷热的“桑拿天”成为常态,故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所以,从小暑到大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此时做饭也成了一项苦差事,所以才有“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的俗语。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完整的民俗系统,不仅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而且各个节气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谚语就反映了小暑与其他节气的联系,其中尤以与大暑的联系最为紧密。如“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指的是小暑时如果是阴雨天没有太阳,那么大暑时将十分炎热,太阳都能把石头晒裂。除了天气的炎热,雨水的多寡也是一个重要参照物。“小暑南风,大暑旱”,指的是如果小暑刮南风,那么在大暑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出现干旱。这种天气互补的气象规律,是古人的经验性总结。除了与大暑紧密相连外,还与其他月份、节气的天气变化有一定联系。如“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小暑过热,九月早冷”,就是指小暑时如果过于炎热,寒凉的秋季就会较早来临。
俗话说“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小暑的到来表示“三伏天”即将开始。随着雨水的增多,温度的升高,扑面而来的是热度与湿气交织的夏日闷热感、潮湿感。
面对烈日炎炎,如何消暑才是紧要之事。今有空调电扇,而在古代,古人更多是“时摇轻扇倚绳床”,轻摇罗扇或是喝冷饮、吃冰食等,都是应对炎热的方法。
高温占天时 雨水助苗长
古人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但在小暑节气里,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倏忽温风至,良辰循流光而凝。庭院清荷香,美景在窗外肆意。心静自然凉,乐事为半日清闲。
虽然小暑节气里的炎热会让人们的身体感到有些不适,但对于庄稼作物来说,可不是偷闲的时候。此时,高温多雨的天气为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条件,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
高温雨水都是节气带来的天时之利,勤劳的人们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长势在做好各种田间管理工作。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虽然可以让农作物茁壮成长,但是田间的杂草也随之疯狂生长,病虫害也进入到高发时期。所以,除草、防治病虫害也是这一时段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此时,适宜的天气也适合蔬菜种植。
在小暑时节,虽然人们看着地里的庄稼生长,忙于农事,但民间还一直流传着不少恰合时宜、丰富有趣的习俗活动。
在古代,民间讲究小暑“食新”迎丰收,即小暑过后家家户户吃新米、尝新酒。农民会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香喷喷的米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此来感谢自然馈赠,庆祝谷物丰收。
随着天气愈加燥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为了解暑生津、开胃解馋,民间便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食俗。
此外,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而“黄鳝、莲藕、绿豆芽”则有小暑“三宝”之称,都是清凉消暑之食。
除了这些传统食俗,小暑时节还有“六月六,晒红绿”“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的习俗,即家家户户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晒伏”,把长期放置在屋内的衣服、书画等,晾晒在阳光下,使其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长夏从此始 准备进伏天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从小暑的三候中可以看出,此时温风吹来,蒸腾的暑气向上翻腾。田野里的蟋蟀受不了热,把家搬到了村子里的屋檐下面。到了晚间,它便不停歇地鸣叫。天刚放亮,蟋蟀刹住嗓子,老鹰立即把小鹰轰了出来,让它们学习飞翔,不负这大好时光。
在这炎热的时光,虽然人们避暑乘凉,但也没有忘记冬病夏治。
暑,是中医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很容易引起疾病。小暑时节,面对炎热酷暑,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在饮食及生活起居方面都需要多加注意。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上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期间,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作为炎热潮湿的长夏之始,小暑有着重要的预警作用,提醒人们要为伏天作好准备。古往今来,平民百姓用俚俗谚语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为平安顺利度过暑日贡献了民间智慧;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则描绘了消暑纳凉的雅趣。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在这难得的心境中,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长夏漫漫,愿你能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相关链接
7日16时31分小暑: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北京时间7月7日16时31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此时节,荷花开放,从南到北,处处荷韵;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进入盛花期,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小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此时节,空气炙热潮闷,风吹在身上又燥又黏。
小暑时节虽然每日里让人汗流浃背、热得难受,但也正是荷花盛放之时,“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碧叶之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嫣红,“红粉面,绿罗裙”,清风徐来,荷香满塘,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清凉。
小暑天气,正宜纳凉。不妨搬上一个板凳,拿上一把扇子,沏上一壶凉茶,再切上几片西瓜,寻一处荷塘闲坐,看荷花蓁蓁;正所谓,小暑闻花香,不觉夏日长。暑热不可避,人心却能静。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