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篾匠坚守技艺50年
“这一个个长篮子看着不起眼,制作起来非常麻烦。”6月24日,在虞城县站集镇宁庄村,70岁的老篾匠宁志堂一边编织着手中的长篮子一边说。
随着“咔嚓”的清脆声,一根藤条在宁志堂老人的手中一分为二。他一手拿着藤条,一手握着劈刀,眯着左眼,衡量出中心点后,干脆利落地挥舞起手中的劈刀劈向藤条,藤条再次分为两半,原植物藤条在宁志堂的手里变成了一根根原材料篾条。
长篮子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家庭农用工具,也是逢年过节走亲戚时盛放礼品的用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豫东农村,新人定亲送礼时还沿袭使用着长篮子的习惯,篮子一般是用藤条、白蜡条和棉槐条编制而成。
“从劈藤条开始,俺刚开始干时一天只能编一只篮子。”宁志堂说,一只篮子的编织步骤多而繁杂,剁藤条、下料、劈篾子、起黄、刮整、打底、圈底……这当中一道工序也不能少。前些年,宁志堂也收过几个徒弟,当时村子周围的年轻人都过来跟他学手艺,现在还在坚持制作的,已为数不多了。
“现在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不想让我干了,可是我摸了50年的篾条,实在撂不下。”宁志堂说。
农家小院里,“咔咔”声又在小院里响起,堆放在旁边的一根根篾条、一只只编好的长篮子,见证着这位银发老人独具匠心的淳朴情怀。
贾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