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节】端午粽叶飘香时 食品监管不放松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食品。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市市场上各种粽子已缤纷登场,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超市、农贸市场各种口味、包装的粽子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吸引市民选购。
市民选购粽子忙
记者在我市几家超市看到,各种类型的速冻粽子也已集中“亮相”。“由于今年闰二月,端午节比往年略晚,相对来说粽子上市提前了,有买礼盒包装的粽子送人的,更多顾客则是挑选口味特别的粽子尝鲜,真正的购买高峰还要到端午节前两三天。”某超市的销售人员介绍,现在粽子的品种越来越多,纯米粽、豆沙粽、蜜枣粽、蛋黄肉粽等,南北方的口味应有尽有。不过,购买新奇口味粽子的多半是年轻人,老年人依然青睐传统口味粽子。在价格方面,随着采购的人力成本及原料成本上涨,今年的粽子价格比往年略上涨,不过总体来说与去年的价格差不多。
记者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已经不只是端午节的美食,而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在农贸市场上,粽子的价格通常在每个1.5元—2.5元不等。任何时候,市民只要想吃粽子基本都能买到。
监管部门专项检查粽子市场
端午节临近,粽子作为传统节日消费热点,市场销售火爆。为加强商品包装监督管理,宣传普及绿色环保消费理念,鼓励群众在日常消费中选购绿色、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使用过度包装商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期,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端午节前粽子过度包装及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检查中,执法人员就粽子流通销售环节是否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盒比粽贵”等情况,并就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要求进行讲解,向企业进一步宣讲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求,提示经营主体要高度重视过度包装问题,自觉主动规范行为确保粽子产品包装合法合规,让粽子包装“瘦身”“轻装上架”,实现绿色消费。
为确保市场销售的粽子质量安全,执法人员对经营主体资质、冷藏冷冻设备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并督促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粽子的明码标价以及散装粽子的标签标识等内容进行规范,督促经营主体张贴明码标价签,主动告知消费者价格。
相关部门发布消费提示
为确保群众节日期间粽子消费安全,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商丘食安”公众号发布了端午节消费提示。
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选购。市民在线下购买粽子时,应通过商超、市场等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理性消费,按需购买,避免浪费。查看产品标签信息是否齐全、规范、清晰。要注意观察产品标签信息,避免购买标签标示信息不全或超保质期的产品。食品的标签信息主要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内容。
科学购买,细心查看。市面上售卖的粽子一般分为预包装和散装两种,其中预包装的粽子分为常温真空粽子和速冻粽子,散装的粽子为现制现售或即食粽子,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谨慎。
消费者在选购预包装粽子时,要选择包装袋完整,没有破损、漏气或胀袋等现象的产品。选购速冻粽子时要确保产品保持冻结形态,没有解冻变形的情况。此外,消费者在选购散装粽子时,应选择粽体形状完整,无霉点、无异味的新鲜产品,蒸煮后的粽叶颜色不应过分鲜艳。
分类存放,妥善贮藏。食用粽子前要彻底加热,预包装粽子可按照标签标识的食用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新鲜粽子可参照预包装粽子的食用方法。天气炎热,粽子容易变质,要注意保存。要注意预包装粽子、常温粽子、速冻粽子、新鲜粽子等应采用不同的存放方式,最好尽快吃完,没吃完的粽子需在放凉、水分沥干后冷藏或冷冻,再次食用时须彻底加热。
记者 宋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