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节】迎端午 粽飘香 专家提醒:巧吃粽子更健康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素有“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的习俗。每逢端午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洗粽叶、浸糯米、包粽、煮粽、吃粽,便是节日里最温暖最深情的时刻。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选购。不过,粽子虽然好吃,也需要科学食用,那怎么样吃粽子才会健康,吃粽子有些什么讲究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资深营养医师陈黎亚从如何健康吃粽子、在什么时段吃粽子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陈黎亚介绍,从中医角度讲,粽子是药膳的一种,它的主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作为辅料的红豆、大枣等,也是非常有营养的,红豆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并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大枣更是药食同源的宝贝,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有慢性胃肠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及儿童咀嚼、吞咽功能不全的话,建议切碎,谨慎食用,或者不食用。”陈黎亚提醒,因糯米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升糖指数高,建议糖尿病患者少量食用五谷杂粮粽;不建议心血管患者食用含有过多糖、油及盐,以及放猪油或咸腊肉、咸蛋黄、豆沙、莲蓉等成分的粽子。
陈黎亚建议,对于平素胃肠功能不佳的人,如果要吃粽子的话,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千万不要把粽子当早餐或夜宵。这是因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比白天慢得多,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中,更易引起积滞,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本身曾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患者旧病复发,出现腹胀、腹痛、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
“有些人特别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食用。”陈黎亚说,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粽子必须完全弄熟才可以食用,不然对健康有害。而患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过于油腻和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肉粽、蛋黄粽,防止疾病急性发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最宜。此外,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
陈黎亚提醒,不要一次吃的太多,也不要空腹吃粽子,因为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因为粽子黏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而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