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亮:努力打造乡村“桃花源”
关公饮马泉、桃园结义亭、忠义亭、浍滨书院、曲水流觞……盛夏时节,永城市演集街道办事处时庄村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这个村庄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节假日最多时每天接待游客1万人次。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小村变身成为集书法、绘画、根雕、奇石等30多个门类的艺术“桃花源”,时庄村的变迁与一个人紧密相关,他就是河南省劳动模范、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红亮。
陈红亮今年59岁,虽已近花甲,但也许是因为曾经在部队磨练的经历,他依然斗志不减,把全部身心付诸时庄村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带领大家积极奔走在致富路上。也正因为如此,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拼命三郎”。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等原因,多年来,时装村村民过着“望天收”的苦日子。这样的状况,陈红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富不能只富自己,要带领大伙儿一道奔上致富路。由于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他于1999年竞选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由于工作扎实、敢于担当,2002年被上级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为带动群众迅速致富,陈红亮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优质强筋冬小麦、夏花生和果蔬种植,建立优质富硒小麦种植基地1000亩、优质夏花生种植面积700亩,扶持发展水蜜桃200余亩。为解决村民分散经营导致收购商压价、村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他组织协调注册成立了3家专业合作社,并投资1000万元成立奥海服饰(产业扶贫基地),实现200余人家门口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经过多年发展,农业单产收入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怎样让群众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成为陈红亮日夜思考的问题。2016年11月,在参加上级组织考察外地乡村旅游后,他坚定了开展时庄文化艺术村建设的梦想,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业、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再增收。他从实际出发,以文旅融合引领全村经济发展,通过“党支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挖掘时庄文旅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建设了高标准的接待中心四合院、染布坊、根雕馆、郑亮书院等,提升了尚义街、儿童游乐区,新打造了赤龙泉景区,目前,时庄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以上,时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
在平凡的岗位上,陈红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不悔追求。在他的带领下,时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等。陈红亮本人收获了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永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永城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退役军人事务先进工作者。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