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宋朝欧阳修的这首《小满》,形象地描述了小满时节万物生长的丰盈质感。
5月21日,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像一个活泼的女孩蹦蹦跳跳来到我们面前。这个节气意味着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此时,广袤的田野里麦穗随风摇摆,小麦的麦香处处氤氲。麦香悠长,麦浪金黄,小满是几千年来积攒的农人智慧,也是人类代代传承的金色希望。
小满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自然界变化的时刻。在这个节气中,夏天有了自己独特的颜色;降水逐渐增多,气温节节升高;人们开始穿上轻薄的夏季衣服,同时也开始享受夏季的各种活动。小满节气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健康和活力。
小满:美好寓人生
随着小满的到来,夏已经由浅及深。初夏从褪去春装开始,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绿荫幽草,初荷浮萍,麦地金黄。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拉开了绿色幕布,映入眼帘的是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还有其他的绿。
说起小满,熟悉二十四节气的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有了小满,那为啥没有大满?毕竟二十四节气里很多是成对出现,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那么大满去哪了呢?这还得从小满这个节气名称的来历说起。
关于小满节气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有关。所谓“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也就是说麦子的颗粒到这个时候开始变得饱满,但还没有完全长成,所以叫小满。
第二个说法是,小满名称的来历和降水有关。谚语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也就是说过了小满,降水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偏南方的地区,暴雨开始增加,经常是疾风骤雨,甚至有时候会有洪涝灾害。
那么为什么小满之后的节气,是芒种,而不是大满呢?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里,极限的圆满是不可取的,因为“反者道之动也”,事情太过圆满了那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转变了。所以,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里说:“夫寒暑以时令言,雪水以天地言,此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意思就是,用小满和芒种这两个节气,不仅仅是描述寒暑这样的气候,更是将物候和做人的道理结合在一起了。过了小满,气候越来越炎热,却也正是麦子渐熟、稻子插秧的农忙时候。这个时候,小满尚还可以,但要是农民都“大满”了,那就要出事情的。所以,小满后面的节气就叫了芒种。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盛极而衰。节气不可能停留在小满,它必将走进酷热的仲夏,走进霜飞的深秋,再走进肃杀的严冬。但人生可以尽力保持在小满状态,这样,你会一直有富足感、幸福感,前程仍有发展的余地。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小满,也是人生中最佳的状态。人一生,拥有一点小小的幸福,足矣。
小满:三候尽特色
小满,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气,给人透出一种苍绿但又湿润的气象。在我国北方,小满意味着麦子渐渐饱满,走向丰满的时节。天色里的阳光,总是在麦田的上空,照耀出一地独特的味道,令人心醉神迷。
这个时节是最美丽的了。收割时,也就到了颗粒归仓的时候,那时眼里就只有饱满的麦粒。这独特的风景,成了心中的图画,只能留在记忆的相册。
二十四节气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咱们说的寒来暑往叫气候,而鸟语花香之类的叫物候。所以,小满是一个描述物候的节气,关注的重点不在气,而在物。
小满三候:一候苦菜秀。小满是苦菜枝繁叶茂之时,早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一说。苦菜也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那时百姓到了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往往以野菜充饥度日。二候靡草死。是指以枝叶靡细而得名的喜阴细软的草类,在这节气里,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开始枯萎死亡。三候麦秋至。古人将农历四月天叫作“麦天”,对于麦类作物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秋了。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是一个前奏,是开启收获的前端。在这个时节,当各色花缤纷落地,当绿色盈满眼帘,目光所及都是热烈的生命气息。落花随春去,余香伴夏来,风的气味变了,夜幕的色调变了,鸟的声音也开始带着异样的韵味随着小满款款而来,带着惊喜和曼妙的期盼。
小满:适宜吃些苦
天行有常,四时佳兴,不同的时令,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时节迎来蓬勃长势的不只有农作物,还有一种野菜,它也因此成为了小满时节的餐桌常客。
苦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春夏生长,嫩时可食。已过立夏的小满时节,等来了“苦菜秀”,即苦菜正枝叶繁盛,可以采食。
我国食用苦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采苓》中言:“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便是以在首阳山下采摘苦菜起兴,进而发表议论,可见此时先民已有采食苦菜的习惯。
对于苦菜的食用价值,古人也有研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它的药用价值,称其能安心益气。此外,据传苦菜还能用来治疗热症,甚至醒酒。
然而,苦菜尽管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因苦味的特性,实在称不上什么美味佳肴,人们更多时候食用它是为了充饥。古时,每当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许多农民会依靠它充饥。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如今,在小满时节吃苦菜仍是许多地方的节气食俗。而这样的行为除了顺应时节,也成为了“忆苦思甜”的一种方式。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