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文韵悠悠又逢盛事。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即将呈现一场集中展示唐代丝路文物的展览,让观众领略古代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
8年前,正是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时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互鉴的源远流长。
△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见证丝路辉煌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以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铜蚕”为佐证,讲述先辈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鎏金铜蚕1984年出土于陕西省石泉县。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行销中亚等国。
鎏金铜蚕,不仅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也体现了丝绸在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丝路上流传着的传奇故事、留下的历史文物,更实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与丰富,见证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希瓦古城
希瓦古城,续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一句中亚古老谚语道出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2年9月,在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为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准备了一份国礼——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
这份国礼的背后是一段元首外交推动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的佳话。
希瓦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古城保存着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已年久失修。中方在修复需求最迫切、难度和技术要求也最高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开展保护工作,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修复整治。
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其中特别提及:“我2013年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让希瓦这座古城更加绚烂夺目。”
△在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中方文物修复人员在指导乌方工作人员进行修复工作。
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古城、萨扎干遗址、明铁佩古城遗址,哈萨克斯坦的伊赛克拉特古城拉哈特遗址,吉尔吉斯斯坦的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中国和当地专家密切合作,为全球视野下深入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往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物佐证,携手续写丝路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
文物、文化遗产等就像散布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串接起中国与中亚五国友好往来、互学互鉴的历史记忆,也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双方必将谱写更多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一个多月两次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总书记做了哪些重大部署?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刘欣颜
视觉丨江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