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皮“旋”出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绿色食品。永城市卧龙镇的“绿豆粉皮”就像一张闪亮的名片,名声远播。
工艺简单 一锅一板一器一缸
5月10日,走在卧龙镇浑河村内的街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竹架靠在院墙和门前木架上,从铜旋里启出的粉皮就晾晒在上面。热气腾腾的铁锅旁,村民潘民和老伴正在制作着粉皮,他一手拿勺一手持旋,随着勺子一起一落,倒进铜旋里的淀粉糊便均匀散开,再在水里进行旋转,在100℃的高温下,一张薄如纸、滑如缎的粉皮瞬间即成(如上图)。
浑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朋说,老潘今年已经65岁了,从小就跟着他的爷爷和父亲制作粉皮,亲眼见证了粉皮制作的变化。现在制作粉皮的技术已改进了很多,风箱换成了炉子,制作也快了不少。“粉皮制作工艺简单,一口大锅,一块案板,一个煮烫容器,一口大缸,加上用农作物秸秆做成的晒垫和制作原料,便是所有的粉皮制作硬件。”潘民说,每当农历冬月,家家户户院墙上摆满了晾晒的粉皮,家门口大锅冒着热气腾腾的白烟,全家人都忙着做手工粉皮。
“党支部+农户+合作社” 实现致富梦
在卧龙镇,绿豆粉皮加工是一项“老手艺”,制作绿豆粉皮的手艺,祖祖辈辈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现在不少村子里仍有村户做粉皮,和老潘家一样都是小作坊,每家一天能做2000多张粉皮。正是看中了他们绿豆粉皮手工制作的地道和纯正,慕名前来购买粉皮的人络绎不绝。
不仅如此,去年浑河村还成立了粉皮产业合作社,直接联系市里的餐厅或大型商超,统一来收购,既省时间又省力。
据了解,卧龙镇目前有一二十家绿豆粉皮加工厂,加工绿豆粉皮已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年销售粉皮20万公斤,远销全国各地,粉皮加工厂吸收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人均年收入2.5万元。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根本。近年来,卧龙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群众致富的“助力器”,打造“一村一业”产业新村,积极推行“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新模式,延长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链条。
因势利导 培植“龙头”壮“龙骨”
“我加工生产绿豆粉皮已有20多年时间了,以前就是个手工小作坊,勉强维持生计。”卧龙镇子晨绿豆粉皮生产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发介绍说,2012年,该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一台先进的绿豆粉皮加工流水线(机器),注册了商标,办理了绿色食品卫生生产许可证。目前,该公司年加工生产绿豆粉皮3万多公斤,其公司加工生产的“子晨”牌粉皮畅销全国各地。
卧龙镇绿豆粉皮的名声远播,得益于卧龙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支持。“自2000年开始,我们就对全镇40多家绿豆粉皮加工小作坊进行整合,成立了以‘子晨绿豆粉皮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4家子公司。并在土地使用、品牌策划、资金帮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各绿豆粉皮加工企业能轻装上阵、安心生产。”卧龙镇镇长王洪波介绍说,在保持夏粮连年增收的基础上,该镇大力引导村民开展绿豆、红薯等小杂粮种植,既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加工原料,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如今,“卧龙绿豆粉皮”销路辐射周边多个市县,订单常年供不应求,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王洪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扶持各大食品加工企业做好后续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杨博 王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