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七十三载路漫漫, 烈士英魂归故乡

2023-04-03 01:05:59 京九晚报

郎学斌烈士迁葬仪式在虞城县烈士陵园举行

贵州省独山县消防礼兵护送郎学斌棺椁“回家”

郎学斌后人擦拭墓碑寄托哀思

3月31日上午,被青松翠柏掩映的虞城县烈士陵园内响起了庄严的国歌声和婉转低回的《思念曲》。在亲人和家乡人民的声声呼唤中,在一双双饱含热泪的眼睛的凝视中,郎学斌烈士与家乡的黄土融为一体。至此,郎学斌烈士用73年时间走完了约1600公里的归家路,他的外孙陈国防、陈进军,外孙女陈秀军、陈霞也了结了一个在心中纠结了近3年的“去与留”的问题。

1

70年后的寻亲

2020年7月18日,返回商丘的高铁上,陈霞和大哥陈国防、姐姐陈秀军时而沉默,时而小声讨论,思虑重重。“回到商丘再好好商量吧。”一向开朗果断的陈霞也变得不爱开口、犹豫不决。而在2020年7月13日,三人一起乘上前往贵州的高铁时,对于是否接姥爷回家还意志坚定。“我们这次不仅仅是去祭拜姥爷,更重要的是想把他迁葬回家,让他和姥姥、母亲团聚,这是我们兄妹的夙愿。”那个时候,陈霞坚定地说。

这趟充满纠结与犹豫的贵州之旅,始于一则寻人启事。

2020年6月5日,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官方账号发表了一篇名为《寻找河南商丘籍烈士郎学斌亲人,他长眠贵州黔南州独山县静待亲人》的寻人启事:烽火岁月,无数贵州儿女长眠他乡,也有无数外省英烈将生命留在贵州这片土地。由于多方面因素,独山县尚有35名烈士未联系上亲属,而郎学斌就是其中一位。

寻人信息在虞城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虞城县黄冢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紧急行动起来,辗转联系到了郎学斌的后人。作为烈士家乡媒体的《京九晚报》,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挖掘烈士背后的故事,还原掩盖在岁月烟尘下的英雄形象,也立即派出记者先后奔赴郎学斌烈士的家乡河南省虞城县黄冢乡黄冢村,以及他的牺牲地——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进行跟踪采访。

2020年6月底,记者抵达独山县,在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还原了郎学斌烈士的英雄事迹。郎学斌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随第二野战军南下,到江西省万年县工作。同年8月,他又随急行军西进解放贵州。11月15日贵州都匀解放后,在区政府的指派下,他一人一枪到独山县五区担起新备乡(今独山县下司镇)乡长的重担。

在异乡,郎学斌不畏艰苦,夜以继日,不懈努力,克服了地理生疏、语言不通的障碍,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征集粮食,有力支援了解放军第四兵团的过境,支援了全国的解放事业。1950年7月,郎学斌同志在星朗地区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这个消息传来,周围群众无不悲怆涕泣,将其郑重安葬于星朗村的小山坡上。每逢清明,当地村庄、学校都会自发组织村民和学生到烈士墓祭扫,老人也会经常给后辈讲起“郎乡长”为当地安定繁荣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

2020年7月初,《京九晚报》刊发的有温度的连续报道帮助陈霞兄妹下定了决心——接姥爷回家。

2

去与留的思量

2020年7月14日上午,陈霞和大哥陈国防、姐姐陈秀军走过约40分钟的蜿蜒山路,第一次站在了姥爷郎学斌的墓前。

扑通一声,没有任何沟通和准备,三人齐刷刷地跪在坟墓前:“姥爷,我们来看你了!”就在兄妹三人在坟前痛哭着、诉说着亲人多年的思念之时,听闻“郎乡长”后人来了的星朗村顿时沸腾起来,一二十名村民从家中自发地涌了过来。兄妹三人起身后,独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独山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和几十名村民也一起跪在了坟前。

从墓地回来后,星朗村村民说什么也不让兄妹三人离开,一定要留他们吃饭。宴席上,村民带着特色食品聚在一起,有人杀了自家养的土鸡,有人拿出了特色山珍,有人现磨了豆腐,他们用山里人待客时的最高礼节来对待烈士后人。当听说三人想把烈士接回老家时,村民都流露出极为不舍的表情。原村支书郭永方小心翼翼地问兄妹三人:“我们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有,你们提出来,我们改,只求你们千万不要把‘郎乡长’迁走。他已经成了我们的保护神!”村民的殷殷情谊,让兄妹三人对姥爷迁葬的事有了犹豫。这一犹豫,就是近3年的时间。“其实在2020年第一次去看望姥爷之前,我们兄妹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把姥爷的坟迁回商丘,可是独山县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陈霞说,两年多的时间,家人权衡利弊,想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可是独山和虞城实在是太远了,我们想了很多方法都没法同时照顾到两边,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将姥爷接回来”。

今年1月28日,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兄妹们正式提出了接姥爷郎学斌回家的申请。

3

英魂终回故土

“当我们了解到烈士家属的意愿后,便向独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了工作联系函,商讨此项事宜。”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和褒扬股股长张涛说,独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田茂彪表示尊重郎学斌烈士亲属意愿,并亲自带队到郎学斌烈士墓安葬地指导烈士墓迁葬工作。

3月24日,陈霞和丈夫杨中怀,以及大哥陈国防、姐夫朱雪奇一行四人奔赴独山县,准备27日的迁葬事宜。“我们到的当天晚上,已经干旱了好几个月的独山下了一场暴雨,我相信这是姥爷的英魂在欢迎我们。”陈霞说。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敬重,独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派出四名消防礼兵护送。当听说“郎乡长”即将返回故乡后,星朗村几十名村民自发前来帮忙,并纷纷表达不舍之情。这些村民们说,即便“郎乡长”的遗骸不在原地了,他们依然会将坟墓回填,墓碑留在原处,以后还会按时前来祭奠。在他们眼中,“郎乡长”已经与村子融为一体,成了村子的守护神。看到村民对姥爷的深厚感情,亲人们再次被感动。陈霞眼里泛起了泪光,心里又开始一遍一遍地追问和纠结:“接姥爷回家的决定,有没有伤害到善良而淳朴的星朗村村民?”

3月31日,亲人带着郎学斌的遗骸返回故里。在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全体干部职工、部分志愿者、烈士亲属及相关人士的护送下,郎学斌烈士的遗骸被顺利安葬在虞城县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映忠骨,蓝天白云抚英魂。这条“回家”之路,郎学斌烈士走了73年。在家乡,他受到了最高的礼遇:鲜红国旗覆盖的小小棺椁被恭谨地安葬,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封碑,亲人仔细地擦拭墓碑……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家乡人民、亲人对烈士的尊崇和对远归游子的深情。

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远昌说,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国家的振兴与发展、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前赴后继,为祖国和人民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曲慷慨豪迈的正气之歌,他们应该被永远铭记。“近年来,国家特别重视为烈士寻亲的工作,我们也时刻关注着各种网络平台上关于烈士的信息,发现线索就会第一时间联系烈士家属,积极帮助烈士寻找亲人。在郎学斌烈士之前,我们已经先后为罗文礼、岳春虚、黄义风3名烈士找到亲属并将遗骸迁葬至县烈士陵园。”郑远昌说。

迁葬仪式结束后,亲人们向烈士陵园内安息的每一名烈士敬献了菊花,并向烈士墓深深鞠躬。一支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记录着现场的每一刻,他们是虞城县巾帼木兰志愿者协会为烈士立传志愿服务队。目前,该服务队的60余名队员已经走访虞城县400多户英烈家庭中的230多户,收集了180多份翔实的资料,整理了2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记录下了一枚枚军功章、一张张烈士证书、一件件烈士遗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会和队友们一起把郎学斌烈士的故事详细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他的精神激励更多人前行。”志愿者王红艳说。

文\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贾若晨 图\本报融媒体记者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