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铭实证商丘“城摞城”
近日,商丘宋国故城南城墙北坡上发现了6座唐代墓葬,并在其中一个墓葬内发现了两块保存完好的墓志铭砖(本报3月22日、27日连续报道)。3月28日,记者了解到,据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叫阎大娘,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去世,睢阳郡柘城县人。根据工作人员对墓主人的牙齿分析,推断出“阎大娘”的年龄在13到16岁。
根据现场考古发掘的墓志铭可以看到,被清理出来的两块墓志铭字迹清晰,可见如下字样:“维天宝十二载,岁次癸巳九月……睢阳郡柘城县故人阎大娘记。”墓志铭砖完整记录墓主人的身份、出生地、去世年代等,为明确宋国故城“城摞城”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佐证。
“墓志铭上的时间写的是‘天宝十二载’,也就是公元753年,距今已有1270年的历史。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即公元757年,唐代名将张巡在这里打了一场‘守一城、捍天下’的睢阳保卫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负责人孙政委介绍说。
通过墓志铭上的文字,可以看到墓主人应该就是睢阳郡柘城县人,名字叫阎大娘。孙政委说,这个“大娘”并不是我们现在对年纪较大的女性的称呼,而可能是墓主人在家中的排行,“老大就叫大娘,二娘可能就是家里的老二”。根据工作人员对墓主人的牙齿分析,大概推断出“阎大娘”的年龄在13到16岁,是一个很年轻的姑娘。在墓葬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个彩绘红陶罐、铜镜、贝饰以及8个摆放在不同位置的铜钱。
“这两方墓志铭砖当时在一个小型的洞室的封门砖上,因为这两块砖的质地比较特别,一眼就看出是墓志。”孙政委说,“发现的时候两方墓志铭有字的一面相对,合在一起。把两块砖分开后,就看到了里面清晰的字迹。因为两方墓志铭上的字是用墨书写的,墨属于矿物质的颜料,稳定性比较强,所以整个字体保存得特别完整,并且十分清楚。”
孙政委表示,从发现墓葬到清理出墓志铭用了20多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工作人员一直在清理上面的夯土,直到前两天才清理到墓室,发现了这两方墓志铭。
唐代墓志铭的发现为年代判定提供了准确信息。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们不断地发现不同时期城址相互叠压,商丘形成了“城摞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