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陈培莉在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病情。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 摄)
“从北京开会回来后,我就立即组织科室进行学习,把全国两会的最新精神及时传递到基层一线,落地生根。”3月20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说。
一回到单位,陈培莉就忙碌了起来。谈及参加全国两会的情况,她告诉记者,她白天参加会议,晚上写材料,经常要熬半夜才能休息。在这种情况下,陈培莉还一直牵挂着科室患者的安危。在她的心中,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3月11日中午,刚在食堂落座,陈培莉就接到了科室副主任打来的电话,介绍一名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抢救情况。陈培莉说,科室医生的临床经验丰富,但多一个人把把关,就多一分抢救成功的希望。“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一直坚守的理念,特别是作为重症医学医生,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轻言放弃。”她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陈培莉带去了《进一步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的建议》。陈培莉说,我国的重症医学发展起步较晚,这些年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培养、科研水平都有很大进步,但重症医学相应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她建议,增加对重症医学的投入,建议重症医学科建设应作为政府财政重点补助支持项目,政府财政托底医院重症建设;加强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规培阶段及继续教育阶段开设重症医学专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加强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水平,以满足日常重症病人救治需求,有效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陈培莉还一直关注着“一老一小”的健康服务问题。“要构建全国养老托育健康大数据平台,统筹规划和配置区域内‘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资源,为老人和未成年人的监护‘托好底’。”她说。
陈培莉告诉记者,在会议间隙,她抓住一切机会,跟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交流意见。河南省代表团内有来自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培莉就向他们建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重症医学专业,并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得知我国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是全国政协委员后,陈培莉专门与他沟通重症医学发展的想法。
陈培莉说,在全国两会上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更坚定了自己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信心。下一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计划做好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把全国两会精神送到基层一线、千家万户。她准备今后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研,总结更多强基层的建议,为推动基层卫生工作发展尽一份力,把重症医学工作做得更好,在国家的应急体系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