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邮票世界:方寸之间商丘元素精彩亮相

2023-03-22 23:29:44 京九晚报

  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一枚小小的邮票可谓“内有乾坤”,素有“国家名片”“微型百科全书”之称。在那个联络靠写信的年代,这枚小小的邮票曾是多少人的期盼和牵挂。而如今,通信业务高度发达,邮票不再仅仅是邮资凭证,而是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一切皆可化于其中,方寸世界,凝聚匠心。

  殊不知,在这张“国家名片”中,有着不少商丘元素。“燧人氏钻木取火”“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故事在我们商丘人心中再熟悉不过,而邮票,也在用它特殊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这些故事。

  邮票收藏的前世今生

  自从1840年5月6日“黑便士”问世,邮票走过了180多年的历程。而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由清代海关邮政发行。虽然最初发行邮票是为了作为邮资凭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邮票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

  邮票,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特别是对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邮票身上承载的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多的是他们年轻时的特殊回忆。仔细观赏一枚邮票,既能感受历史文化底蕴,也能感受时代审美潮流,正是基于此,邮票除了邮资凭证之外,还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而集邮门槛低,成了当时许多百姓的选择。当时的集邮者大都有从信封上剪邮票的经历,他们之间也会进行交流和交换。彼时,集邮可以说是纯粹的文化活动。全国各地经常举办邮展和集邮讲座,文化气氛浓郁。

  之后,邮票收藏渐暖,集邮爱好者也日渐增多。每当新邮票发行,不论春夏秋冬,大家总是排长队购买。到20世纪80年代末,商丘集邮协会集体和个人会员已发展至几千人之众,各个工厂、机关单位的集邮协会也遍地开花,很多人投入到了集邮的队伍当中。

  如今,退去狂热,集邮也趋于理性,人们从内心出发,积淀深厚的邮票文化,使集邮成为学习历史、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方式。目前,商丘市区有集邮爱好者1700多人,集邮活动已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集邮协会是集邮爱好者的‘娘家’,商丘市集邮协会自成立以来,经常举办常态化的集邮活动来活跃全市集邮氛围。将集邮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推广,致力于形成常态化的集邮活动方式,例如在各中小学成立集邮兴趣小组,开展集邮文化进社区、进单位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持之以恒地提高市民集邮兴趣,普及集邮知识。”商丘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陈忠跃介绍。

  方寸之间展现艺术魅力

  当今,生肖邮票作为生肖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收藏的重要领域。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商丘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经理党保欣介绍,在中国谈起集邮,有一枚绕不过去的邮票,那就是1980年发行的庚申“猴票”,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也是它真正揭开了集邮热的大幕。1979年,艺坛大师黄永玉受邀设计“猴票”。在民间甚至流传着“一枚‘猴票’一辆车,一版‘猴票’一套房”的说法。虽然这说法有些夸张,但这说明了“猴票”的昂贵与难得。

  “直到现在,每年1月5日生肖邮票发行时,商丘的集邮爱好者早上5点就开始排队购买,现场依然火爆。”党保欣说。

  集邮爱好者院鹏家住睢阳区香君路,今年43岁的他集邮时间31年。12岁时,他用零花钱买了第一枚邮票。自那以后,院鹏每个月都省下一点零花钱,换成心仪的邮票,夹在书本里,慢慢欣赏。“这套牛年的四方联是1997年明信片抽奖时中奖的奖品,它给我带来‘牛运’;这套《昭君出塞》的首日封是1994年我排队买到的,印象比较深;这套《中国民居》反映了全国各地的建筑风格,是我最喜欢的……每枚邮票后面都有故事,平时我经常拿出来翻看,回想起往事,心里很满足。”院鹏说。

  集邮还让院鹏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以邮会友,交流集邮心得。“我平时接触到的集邮爱好者以六七十岁的居多,年轻人很少玩邮票,不少孩子甚至都没接触过邮票。我认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集邮文化十分必要。”院鹏说。

  令院鹏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3月初,邮政部门在市培文小学、昌华中学等学校陆续开展“集邮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那一枚枚方寸精灵中蕴藏的精彩内容,将他们带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众多集邮爱好者中,1988年出生的安珅深藏不露,虽然年纪轻轻,他手里却有很多老物件。在安珅的藏品中,几个泛黄的信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邮票上面显示“大清国邮政”字样。“这枚红印花加盖邮票是‘大清国家邮政’1897年发行的,那年大清邮政总局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开端,比较有纪念意义。这封信是上海寄往开封的,邮戳上可以看出信封在途中的周转。”安珅介绍,“这封信从上海寄出后,首先来到天津中转,然后到河北正定,又到彰德(今安阳),最后才到达开封,总共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反映了当时通信不发达,这也是历史的见证。”

  “商丘是商文化的发源地,100多年前的这些信封见证了商丘与全国很多商号的业务往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商丘的商业往来很多,商丘商业很发达。”安珅说。

  有人收藏邮票是为了升值,安珅说这种心态本身就不对,以他多年收藏邮票的经验来看,新中国成立早期的邮票认可度较高,升值空间较大,新发行的邮票升值空间很有限,可以作为一个爱好,陶冶情操。

  商丘元素在“国家名片”上精彩亮相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商人、商品、商业也发源于此,文化底蕴深厚。

  党保欣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商丘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挖掘,邮票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商丘元素。此外,商丘邮政利用独特的优势,深挖地方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创新与传承,深耕集邮文创产品开发、集邮文化活动开展、集邮客群培养,先后申报发行了《木兰从军》《华商之都》等系列邮票,使邮票成为对外传播商丘故事、宣传推介商丘的使者。

  1998年4月,我国发行《古代书院》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取材于北宋四大书院,第一枚就是商丘的应天书院,邮票画面为其全景构图,表现了应天书院的古朴沧桑。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2000年4月,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共4枚,并采用古装书的形式录入整首《木兰辞》。这套邮票的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2年6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商丘古城楼》普通邮资信封1枚,通过邮资信封的传递,在五湖四海、千家万户中更好地宣传推介了古城商丘。

  永城芒砀山梁孝王陵区柿园墓的《四神云气图》也是商丘元素邮票浓墨重彩的一笔。2013年10月,《四神云气图》由汤加王国发行,该枚邮票为双连小型张,这也是商丘题材首次登上外国邮票。

  2016年,《华商之都》个性化邮票全国发行,该套邮票以高度还原和贯通历史的呈现手法,将王亥像、商丘古城、“商”字雕塑三处景观和艺术设计融汇一起,浓缩于方寸之间,是商丘文化发展的一部微型画卷。本套邮票已荣升为“国家名片”,弘扬了商丘地方文化。

  2018年6月24日,《清正廉洁(一)》特种邮票在我市睢阳区举行了首发仪式,其中首枚邮票——“不贪为宝”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宋国(今商丘)。

  商丘是火文化的发源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在商丘广为流传。2019年8月6日,中国邮政《中国古代神话(二)》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我市举行。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进步的象征,又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这套6枚的特种邮票的首枚,就是满满的商丘元素——《燧人氏钻木取火》。另有一枚《仓颉造字》邮票,与仓颉文化有紧密联系。

  此外,200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里,就有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中国邮政于2021年10月18日发行的《豫剧》特种邮票,也注入了商丘元素。

  邮票,正用它独有的方式和艺术魅力,记录着商丘的沧桑岁月,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商丘深厚的历史文化,讲述着美好而动听的商丘故事……

文/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图/本报融媒体记者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