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产品要更好体现“形而下”
“形而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有形质的或已成形的东西,与表示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的“形而上”对称。《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用来说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简单说,“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更多地强调“形而上”属性,力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从而更好保持非物质特征。
但是,凡事总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总要从现实的客观情况出发确立我们的工作思路。有的地方,只需要努力保持非遗原貌,就可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譬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里面每一尊雕塑的工艺绝不是吸引客流的关键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景点的吸引力更多地体现在“形而上”的思想范畴。杭州灵隐寺的腊八粥都申请省级非遗了,你说,哪里没有腊八粥?为什么就灵隐寺能申请非遗?因为这成功的基础是传统的、非物质的,有“形而上”的概念在里边。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假如照搬,能学得来吗?是否能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景区绝大多数“形而上”不足。前几天,商丘一个做非遗文创的朋友问,能否开发一款像灵隐寺18籽手串一样销售火爆的文创产品?我说,做出来易,换个地方是否有销路呢?再者说,在周口淮阳伏羲太昊陵门口卖压缩馍,一个摊位一个庙会就能赚几十万元,我们在哪里能卖到这个效果呢?他自己摇了摇头。
基于文旅资源“形而上”的不足,所以,我们的非遗文创产品要更多考虑“形而下”,为什么?简而言之,要向市场要效益。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基于婴儿、儿童、青年、老人,经济界、文化界等不同界别,从客户的需求端发力,开发分门别类、精细精致适应分众化消费的文创产品,切实把“形而下”的功夫做扎实。譬如,做手串,不能老是千篇一律,几个菩提子、核桃核等一串,用绳一穿就完事,这太简单了!放眼全国,这样的手串几乎每个景点比比皆是,怎么能赚钱呢!那么我们怎么办?针对儿童,可以考虑融入声光电等“潮元素”;针对青年人,可以考虑融入个性元素;针对中老年人,可以考虑融入中医药养生元素等。总之,要千方百计让文创产品迎合消费者,从而更多体现出经济价值。
以“形而上”为辅,以“形而下”为主,应该说,这是从商丘实际出发,非遗文创产品的出路所在。
本报融媒体记者 侯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