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春季运动损伤高发

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2023-03-16 23:50:18 京九晚报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让不少人都产生了运动的想法。你看,各个公园、广场、小区一角,随处可见大家积极锻炼的身影。不过,光有运动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方法。这不,最近医院门诊因外出踏青或运动不当导致关节疼痛、韧带损伤、关节脱位而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春季运动有讲究,需要防止运动损伤。

  锻炼身体正当时

  每天,位于神火大道旁的京港绿地内都格外热闹,附近许多小区的居民来到这里锻炼身体。跳广场舞的、练健身操的、打羽毛球的、踢毽子的、打乒乓球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动着筋骨,这种热闹会从清晨持续到夜晚。

  夜幕降临,记者沿着日月湖景区走了一圈,在这里锻炼的市民已是熙熙攘攘,有沿着湖边散步的,有在广场上跳舞的,有与同伴打羽毛球的,还有的市民则加入环湖走队伍。

  “冬天的时候,出来活动的人不多。这一开春,来日月湖景区徒步的人明显增多。”运动达人黄建说,他每天绕日月湖跑两周,约有10公里。

  “春天了,不能再窝在家里了,白天单位忙,抽不出时间活动,只能是晚上吃完饭以后出来走上一圈。日月湖景区这一圈4.8公里,基本上能保证一天的运动量。”市民杨丽边走边说。

  而对于哪个时间段锻炼好,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锻炼的市民。大家对于什么时间进行锻炼都保留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早上,而有的人则认为中午,更多的则支持晚饭后锻炼。

  “从理论上来说,黄昏时分大气内的氧气浓度最高,人的感觉最为灵敏,体力的发挥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最强,是最适宜锻炼的好时段。”梁园区刘口镇第一初级中学的体育老师熊志强介绍,虽说黄昏时分是最佳的锻炼时段,但这并不表示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就不适合运动。

  “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体质状态不同,其运动时间也不应千篇一律。”熊志强建议,一般人只要避开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以及睡觉前一小时,其他时间段都可以锻炼。

  运动热情高 损伤也不少

  春天,大家不约而同动起来,倒是挺好,可由于运动不当,医院里因运动损伤就诊的患者也明显多了。

  前几天,天气比较好,60岁的陈大妈约了三五好友去自驾踏青。谁料回家之后,当天晚上陈大妈就觉得膝关节疼痛,后来走路时竟疼得难以忍受,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因爬山后导致症状加重。

  “膝关节本身就不太好的人群,尽量不要选择爬山运动。”商丘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千奇说,爬山虽然强身健体,但要因人而异,不建议患有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人经常爬山。这是因为,与平地行走相比,登山时人体对膝关节的压力增加了四至五倍,关节软骨面和半月板的摩擦应力增大,容易造成关节损伤,一旦磨损加重,几乎是无法恢复的。建议尽量选择平地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出现运动损伤的不仅仅只有中老年人,年轻人也不在少数。32岁的小王冬季没怎么运动,到了春季,便增加了运动量,前几天和几位同事进行了一场篮球赛,赛场上小王一个带球急速转身的动作,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而不得不就医。

  张千奇表示,对于长久不锻炼的人,在运动前应充分进行准备活动,充分牵拉缩短的肌肉和韧带。同时要掌握好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适应,让还在“冬眠”的身体器官逐渐“苏醒”。

  膝关节受伤居多

  张千奇说,平时,他们经常接诊因运动受伤的“运动伤员”,这些伤员中,有脚踝、手臂、手指、膝关节等处,其中膝关节受伤者最多,膝关节受伤者中,以半月板撕裂和胫骨结节受伤者较多。这些主要是因反复运动积累导致,或是剧烈运动导致的急性受伤。运动时膝盖是非常重要的部位,经常要弯曲受力,比较容易受伤,保护好膝关节特别重要。

  除了膝关节外,肌肉拉伤、韧带损伤也很常见。张千奇说,春季运动中经常发生肌肉拉伤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仍然较大,上班族大多只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此时较低的外界温度会使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等)黏滞性增加、弹性降低。

  还有一个是由于冬季运动减少,人体处于安静少动的状态,加上衣着较厚,活动不便,关节活动范围小,韧带和肌肉逐渐短缩。如果运动前又未进行充分的拉伸和准备,运动过程中动作过大或发力过猛,便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拉伤。

  另外,运动后心慌心悸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春季运动,使人体的代谢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黏度上升,由此增加了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量,导致缺血缺氧。忽冷忽热的天气和体内氧气供应不足,都是冠心病突发的重要因素。

  此外,腹痛也是春季运动中容易出现的症状。运动时吸入冷空气,或是在空腹、饱餐后立刻参与运动,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而造成运动中腹痛。以上几点春季运动中常见的问题,都应特别注意。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春季运动损伤要比其他季节高发,在锻炼中一旦发生急性损伤,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要及时治疗。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甚至有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张千奇说。

  在春季运动中,为避免身体受损伤,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张千奇建议,对于长久不锻炼的人,在运动前应该充分活动,牵拉一下缩短的肌肉和韧带。

  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从小量逐渐适应,让还在“冬眠”的身体器官逐渐“苏醒”,不能操之过急。还要注意避免在温度较低的天气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注意关节的保暖。

  散步、慢跑、跳舞……那么多运动方式,究竟哪种更利于健身呢?张千奇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将身体活动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即5岁~17岁、18岁~64岁和65岁以上,分别给出运动建议,总的来说就是“孩子运动要累一点,成人运动要久一点,老人运动要稳一点”。

  5岁~17岁这个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运动强度要大一点,最好是无氧运动,比如100米快跑,使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运动最高峰值,以刺激各器官均衡发展,有利于肌肉骨骼组织等生长发育。

  相比于青少年,成年人的新陈代谢减慢,锻炼少了身体机能也逐渐减退。因此,更强调运动的持久性,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快走、跑步、爬楼梯都是可以在繁忙中见缝插针进行的,关键在于坚持。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肌肉老化,还是要以稳为主,进行一些增强平衡能力的锻炼,打打太极拳、跳跳健身操都不错。

  张千奇还提醒:“每个人应该根据身体素质、年龄、健身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另外,一定要记住,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很重要。”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