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万物深陷雪中

——读《世间以深为海》有感

2023-03-15 00:47:44 京九晚报

  那年冬天,沈念从长沙寄来他的散文集《世间以深为海》。隔了一个春天和多半个夏天,又传来他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好消息。我深信,对先后荣获过十月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丰子恺散文奖等诸多奖项的沈念来说,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荣誉实至名归。他的获奖作品虽是那部有关洞庭湖的《大湖消息》,但手中的这本《世间以深为海》却依然深深打动着我。

  隔上几天,我就会重读上几页。《世间以深为海》的封套,是一种纯粹的素白色。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因怀念某个人,而特意选的一种颜色。世间以深为海,比海更深的是时光的影子。时光就是叠摞起来的一层又一层玻璃。创伤在时间里愈合,但记忆是抹不去的。它像光线一样被散射出来,充满幽深的海一样的忧伤。

  长日无痕,留在沈念记忆里的是刻骨的经历、成长的迷茫、不甘与沉思、精神与身体的痛楚。洞庭湖畔人生经验的沉积与对命运的灵魂拷问,构成了他思考、生活与写作的全部重量。细雨里的湖边独行的少年,逝去的恍惚时光,鱼巷子,芦苇与水波上稀碎的日光,洞庭湖独特地域的人文风情使沈念作品里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

  南方对于我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来自于沈念书中波光粼粼的湖面、江水的涌动、香樟树的明亮叶子、石板小路、鱼虾的气息。南方的一切在一个中原人的想象里都是如此美好——轮渡、港口、江岸,与水有关的一切如此陌生与新鲜。沈念的文字里有一种独特的才情与优雅,就像侯孝贤电影里的长镜头那样,充满清新与淡淡的哀愁。

  感人至深的是,《世间以深为海》坚持着一种悲悯情怀与底层叙事。在不少篇幅里,沈念写亲戚与邻居的疾病、父亲的疾病、小时候自己的眼疾。那么多普普通通的人像忙碌的蚂蚁在命运的迷宫里匆匆爬行,生命极其脆弱又极其轻微。压在他们身上的词语过于沉重。忧伤下的忙碌是为了生活或改变生活。他们如此卑微怯弱的低语渗着悲伤与愤懑。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他们,甚至都不会被人留意。在疼痛中抚摸,在无争中哀叹。那么多的伤心事,那么多的人无法像摆脱影子那样摆脱命运的尾随。沈念以恻隐与同情之心去描绘他们,让人感受到生活除了苦楚之外尚存的一分温情。

  这来自于沈念对身边事物的悲悯凝视、觉察与体验,并以真情写作来表达与呈现出来。完美是可怕的,诗人普拉斯这样说过。沈念散文里,生活中个体的悲伤仿若湿岩上的苔藓,发出鲜绿却沉重的光芒。疾病、死亡、疼痛、无奈、煎熬、哀叹,身体与精神的暗伤,小城的落寂,一个个普通底层人物的处境与遭遇,沈念笔下每个人与他们的世界都是那么的残缺。《春漫漶》中父亲的脑梗死,《夜色起》里二妈的抑郁症,让人悲辛交集,令伤怀与感叹这些细微的情绪在心中此起彼伏。他们的脸孔已被生活折磨得毫无表情,只剩下夕阳下不断拉长的身影。

  万物深陷雪中。那么多的人都如冰水一样的沉默,冰水一样的孤独。我们恍若都在这冰水的微光之中,继续卑微地生活。沈念散文里底层人物的悲悯意识与深刻的人文关怀,让《世间以深为海》成为有相当思想深度与生命厚度的散文作品。

  沈念有关文学的梦奇骏、博大而辽阔。《世间以深为海》让人感受到临湖而居的沈念从洞庭湖边一个工厂子弟学校的教师到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的一路艰辛,让人感受到梦想实现的伟大与生活的种种可能性,让人伤感着他那些流逝的时光、无处发泄的青春激情、暗夜里焦躁不安的灵魂。正如沈念所说的,我们都是世间再普通不过的游走者,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尘世的灰暗缝隙是我们的栖身之地,生活的混浊有如昏黄的灯影,我们总是无法看清。《世间以深为海》里悠长阳光或连绵阴雨下的南方小镇、小巷阴影里的盲人、失忆者、冉冉升起的炊烟、江水与桨上的暗光,似一幅幅淡雅的水彩画深刻显现在读者视野里。海是世界上最真诚最宽容的溶媒,它溶解着世上所有郁积的忧郁、悲怆与生活的重压。海以温情包容了悲伤的云朵与孤寂浪花。但愿对这本书的阅读,能成为激励某个昏暗角落里一个人、感动与抚慰一颗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