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十一个世界听力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1999年,由我国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确定,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如今,戴上耳机,调大音量,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习惯性动作。然而,这一看似习以为常的做法,却有不可小觑的健康隐患。
今年23岁的小刘刚检查完耳朵,对着诊断报告上的“突发性耳聋”几个字,她感到很郁闷。医生给她做的听力测试显示,其听力损失达到50分贝,日常交流可能听不清对方讲什么,相当于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失。据医生诊断,这与她常年持续性高分贝戴耳机有直接关系。
小刘坦言,自己的生活不能没有耳机,上班戴着听歌,下班戴着追剧是日常动作。晚上听音乐不小心睡着了,导致手机播放到没有电自动关机,也是时有发生的事。对于她而言,一天下来,累计戴耳机的时间有五六个小时。最近,她时常觉得耳鸣,便来医院就诊。
事实上,像小刘这样年纪尚轻就有听力损失的现象并不少见。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听力受损的症状,原因大多与长期佩戴高分贝音量耳机有关。”商丘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寒冰说。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避免娱乐噪声对听力造成危害呢?李寒冰建议,尽量遵循“双60原则”——使用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此外,去娱乐场所等嘈杂地方时,“间歇式”离开,也能让听觉器官得到短暂休息,缓解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当出现轻微听力受损时,需尽快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老年人“耳背”莫大意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已不再是奢望,听力自然衰退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李寒冰说,不少人觉得,人年纪大了,“耳背”是正常现象。其实,“耳背”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比如性格会慢慢变孤僻、古怪。由于缺乏与人的沟通交流,老人的思维能力会变迟钝,易患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所以要警惕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迹象,及时进行耳科检查。
那么老人听力损失在初期会有哪些症状呢?李寒冰说,在最初阶段,听力损失者可能在理解词语方面出现困难,患者一般能够听见声音,但无法辨认词语。患者还可能会不自觉地以比平常大的声音说话,如果经常耳鸣和无法听到高音调声音,需警惕老年性耳聋。
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不能逆转,因为其原因是衰老造成的感觉细胞退化。但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进行有效治疗。值得提醒的是,配助听器前必须要经过耳科医生详细检查,要进行正规的听力测试和专业医生的选配。初用者要经过调试和适应的过程,先在室内尽可能将音量键放在最小位置,慢慢适应,每天使用时间逐步延长。此外,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听力下降,减少耳聋进展的速度。
既然听力损失不能逆转,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或延迟出现老年性耳聋成了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李寒冰说,首先要适当运动,坚持低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其次是生活规律,保证睡眠,远离噪声。再次就是药物,老年人可能有一些基础病,要吃很多药,有些药是耳毒性药物,所以平时如果身体不舒服,不要凭自己的经验吃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疾病,患者在发病以后会难以适应生活,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难以进行沟通。部分患者甚至会有抑郁以及自闭等心理疾病出现。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呢?李寒冰给出了以下建议:
饮食调养。平时多吃一些富含锌元素的食物,身体当中缺乏锌元素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而在耳蜗当中则含有更多的锌元素,能够避免耳聋的情况出现。
张弛有度,避免过度劳累。一些经常进行高强度工作的人,需要放下快节奏的生活,多休息。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很容易让机体出现不良的状况,一些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会突然出现耳聋的情况。因此大家需要适当地调整个人生活节奏,多休息,放松身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注意保暖。在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导致耳朵当中的血管由粗变细,而内耳当中的毛细血管也会因为供血不足而造成突发性耳聋的状况出现。因此在天气出现变化的时候,需要对耳朵进行保暖。
警惕耳鸣情况。一旦出现了耳鸣的状况,则需要多加注意,这很有可能是耳聋的前兆,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一起来试试耳保健操
●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到疼痛为限,每次三到五分钟。
●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
●将双手张开,相互揉搓发热,然后迅速捂住耳朵,几秒钟后松开,如此反复10次左右。
链接:
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这些知识家长要了解
婴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存在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还可能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育迟缓。作为能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有效措施,新生儿听力筛查至关重要。记者近日采访了沈阳市妇婴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主任医师张东红,她对家长关心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张东红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通过耳声发射等专业检测方法,对新生儿听力进行的客观、无创、快速筛检。
我国现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初筛和复筛。“健康的新生儿一般在出生两三天后进行听力初筛,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则要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孩子,要在42天内进行复筛,如果复筛仍未通过,就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听力诊断。”张东红说。
张东红表示,新生儿完成听力诊断后,如果需要治疗,下一步将由专业医生按其耳聋性质和程度,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言语康复等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有效康复的听力障碍儿童大部分都能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学习。此外,张东红提示,一些孩子还存在新生儿期听力检查正常,成长中出现听力损失的情况。“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要多注意观察,如果孩子有对他人的呼叫反应迟钝或无应答,言语发育不好,沟通、交流能力差等情况,都要考虑听力受损,并及时就医。”张东红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