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路驱车一直向东,过运河公园再向东约5公里,有一处古香古色的商锦手工织布传习馆,创办人杨华东、魏丽丽夫妻是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商锦手工织布第五代传承人,这里生产销售的商锦手工织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对手工织布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在我婆婆王瑞芝的指导下正式学习传统织布技艺。经过多年的磨炼和学习,我已将手工织布这一传统技艺完全掌握熟练。我家数代人传承了手工织布的技艺,在传承中严格恪守‘一针一线、认认真真’的祖训。10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商锦。”3月2日,在商锦手工织布传习馆,魏丽丽一边展示着手工织布产品,一边介绍。
为了做好手工织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2019年,魏丽丽编写了《商锦手工织布传承》学习教材,从织布的起源、织布的工具及功能到织布的工序与安装等方面进行具体撰写。魏丽丽说希望通过文字记述的方式把这些宝贵的传统技艺留存下来,以便更多人可以学习借鉴。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魏丽丽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努力把现代文创元素融入产品中。她运用手绣、手绘等技艺进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手工织布创意产品,“商韵”“手绘古城”“玄鸟生商”“国风木兰”系列都非常受欢迎。最近几年,随着文创市场的火爆,魏丽丽和她的团队又设计制作了状元福枕系列产品,特别是应天书院状元福枕,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之一。她说:“我们商丘的应天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名臣贤士、栋梁之材。我们设计这款应天状元福枕采用了宋代官帽的形式,通过这种创意,传承应天书院的教育改革和实践精神,发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思想。”
织布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技艺,魏丽丽夫妇每年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种文化交流及非遗展示活动。在到全国各地民间非遗馆参观考察的基础上,他们萌生了在商丘筹建一个弘扬织布文化和学习织布技艺的非遗传习馆的想法。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夫妻俩这个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这个传习馆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左右。一楼是织布技艺和商锦展示区;二楼有近20台织布机,每一台都能正常操作,是供游客和学员参观实践的地方。”魏丽丽热情地向记者介绍。2022年夏天,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来到商锦手工织布传习馆,拍摄麻布的生产技艺,用来宣传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商锦手工织布传习馆还是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疫情之前,我们每年都组织很多场活动,邀请大学生或者通过文化馆邀请喜欢这项技艺的市民来参加,他们都特别喜欢。今年我们要创造条件,继续把这项公益活动开展下去。”据不完全统计,到商锦手工织布传习馆以及商丘古城文昌阁非遗展示馆参观学习织布技艺的游客和市民有近万人。
人们常以锦形容美好的事物,锦上添花、前程似锦这样美好寓意的词,一直沿用至今。魏丽丽说:“一针一线,良苦用心。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传承着传统的织布技艺,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感受、留下这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