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近日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春季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21时,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此通知一发布便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作业熔断”是个新词,它解决的却是个老问题——学生睡眠不足。为了保证学生睡眠,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合理就寝时间:小学生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到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其按时就寝不熬夜。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八款强调,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可以说,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是有据可依的。
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也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布置课后作业的科学性,更是保证学生充足睡眠的重要支撑。但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作业涉及多方面原因,如:孩子玩手机时间长、写作业不用心、身体不舒服、作业难度大、作业量过大等。由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实行作业熔断不能一“断”了之,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如果是学生不会造成的,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是作业量大或难度大,老师就应该进行反思,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等。不得不说的是,如果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后学生学习成绩骤降,家长就会对作业熔断机制进行抵触,甚至继续实行熬夜写作业的老办法。
2021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这么多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虽然暂时带来的显性问题不突出,但带来的隐性问题不可忽视。为此,推广作业熔断机制很有必要,但不能简单地一“断”了之,否则,作业熔断机制就会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