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是孩子的红包“丰收季”,很多孩子突然“暴富”,成为了“小富翁”。常言道,来钱容易花钱不惜,很多孩子花钱大方,甚至肆无忌惮,让家长感觉“头疼”。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孩子可掌控的钱越来越多。一些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人在反思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问:如何为未成年人消费加上“安全锁”?
现实中
未成年人“出手阔绰”
“前段时间,10岁的儿子独自到家门口的电动车销售店,花了近1500元买了一辆两轮电动车,然后带着小朋友在小区内和骑自行车的孩子比赛。我发现后制止了孩子的危险行为,我找商家要求退货,却被拒绝了。”2月10日,家住文化中路附近一小区的居民张慧对记者说。张女士承认她和丈夫在监管方面有缺失,但面对“孩子异常消费”,商家不应“来者都是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手机普及,一些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消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春节过后,很多孩子握有数额可观的压岁钱,但由于自控力不足,未成年人极易非理性消费。一些孩子擅自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巨额游戏装备、贵重物品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人在反思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问:这样的事为何屡屡发生?未成年人独自购买大额商品时,商家能否进行销售?
近日,家住睢阳区宋城街道办事处的居民周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意外发现自己的一张银行卡里少了700多元钱。周女士查询银行卡支出明细发现,春节前后半个月,她的账户隔三差五通过支付平台给一家电子游戏账户充值,最高的一笔有400多元。周女士这才反应过来,肯定是儿子用她的手机玩游戏时买装备了。
随后,周女士电话联系了该游戏的客服,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无法判断这些消费一定是未成年人所为,希望她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协商退款事宜。
未成年人
大额消费谁来负责
受年龄、心智等因素影响,未成年人的判断易受外界干扰,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涉及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更需特别保护。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的消费是否有效?家长的退款要求是否合理?这类行为该如何避免呢?
“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商品价格,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商品或服务的特性等。”河南京港律师事务所孙德申律师说,例如,购买文具或零食是与其年龄、心智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购买数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手机、游戏机等商品,则需要征得家长同意。
孙德申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9条、第20条、第144条规定,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未成年人出现大额充值,则认为该行为超出未成年人年龄和智力状况,如果没有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通常被认定为无效法律行为。
采访中,市民陈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陈先生的孩子擅自到神火大道一家手机卖场花788元买了一部手机,然后使用手机刷视频打赏主播,几天后被陈先生发现。陈先生认为孩子是小学生,购买手机应当跟家长一起,商家不能随意把手机卖给小学生。于是,陈先生要求商家退货。商家却说,孩子购买手机时表示已征得家长同意,而且手机已被拆封,包装盒也丢失,影响再次销售,不同意退货。陈先生随即到市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商家给予退货处理。
“如今,未成年人人手一部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市民王俊辉说,大多数孩子使用家长的信息注册登录App,这导致一些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的消费限制“无用武之地”。
近年来,很多商家面对未成年人时会留一个“心眼儿”。商丘师范学院大门附近一家手机卖场的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店内禁止未成年人单独消费,必须跟家长一起。若在经营中遇到未成年人独自前来购买大额商品,他们往往会及时联系家长,避免因事先未经家长同意、事后未获追认导致买卖合同被撤销。
引导孩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起起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事例,给社会各方敲响了警钟。针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仅靠家长和商家增强防范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和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商家积极作为等都很关键。只有大家各负其责,才能营造健康的未成年人消费环境,筑牢安全消费防护墙。
我市政协委员张晓民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深入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及时化解消费纠纷,督促商家对未成年人消费进行提醒。
针对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孙萍认为,有的孩子从小不会管理钱财,上了大学以后狂轰滥炸去消费,没有理财观念。这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爱未成年人,及时发现他们的身心行为偏差,纠正不良消费行为;让未成年人参与到家庭理财计划或消费计划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此外,未成年人玩游戏大额消费、打赏主播等事件,暴露出家长监管缺失问题。在电子交易中,银行卡、交易密码和绑定手机是一体的,且都是家长事先个人认证和自我掌控的,家长应该对自己的管理过失或者疏忽大意承担过错责任。因此,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支付账号、手机、银行卡等电子交易必备要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年时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那么,是不是“没收”了压岁钱就能解决未成年人高额消费的问题了呢?“针对压岁钱谁来管的问题,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建议压岁钱要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家长监管,从小培养‘财商’。”孙萍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对家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家长可以让孩子列一张消费计划表,发现计划不合理,家长要及时指出。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几种选择,如把压岁钱用在培养兴趣爱好或旅游上。
相关链接:
孩子压岁钱归谁管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就有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因此,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使孩子释放出感恩之心,决不能让压岁钱成为自己的固定收入。另一方面,要对孩子循循善诱,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意识,让孩子能对金钱有独到见解,正确支配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