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立春 雪消风自软 万木萌新芽

2023-02-03 02:57:11 京九晚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此时节,虽然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从天文学上来看,立春预示着美好春天的到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虽然并不意味着马上进入春天,但毕竟白昼变长、天气变暖已是大势所趋,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1 传承几千年的节令

  大寒节气过后,开始新一年季节的轮回反复。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也悄悄到来了。立春,意味着一个新季节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2月4日,迎来今年的立春节气。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立春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启。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的文化活动。

  立春,俗称打春。早年民间于立春日要举行迎春神活动。春神相传叫句芒,人面鸟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可见迎春神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节俗活动。

  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它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的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二十四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是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才正式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的立春日,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2 雨水增多天渐暖

  立春的到来,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北方不再是万里雪飘、树木凋零的景象,而是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四季轮转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时,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之物会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冷空气虽然会减弱,但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也会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上。

  立春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开始,这就足以证明它的重要存在。

  3 真正春天并未始

  立春的到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农作物长势加快,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其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有些地区仍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了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在春季,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市气象台台长张艳玲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至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5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4 商丘习俗也不少

  立春节气的到来,许多地方以不同的形式迎接。过去在商丘民间,立春这天,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民间俗称“打春儿”。

  早在周朝时,在商丘一带就有春日打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前,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天,官府人员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东郊外。迎春队伍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跳着云翘舞,舞着羽毛仪仗,隆重举行迎春仪式,祈求丰收。

  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拜春”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立春的前一天,母亲要给幼小的子女左衣袖上缝上布公鸡。因鸡谐音“吉”,寓意吉祥如意。

  在过去,商丘民间还有祭“春牛”的习俗,就是用泥土捏成一个象征农事的耕牛,在立春前一天,由一个身材高大的后生扮成“芒神”,手执杨柳枝赶着耕牛,大家载歌载舞,表示迎春。

  过去,商丘民间也有在立春吃春饼的习俗,俗称嚼春、咬春或者尝春,有迎春的寓意。

  吃春饼要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