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钱”景好 拓宽致富新门路

2023-02-01 08:42:59 来源:商丘日报

蔡冰在给鸵鸟喂食。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将红萝卜、白菜粉碎,拌上玉米等干料后,蔡冰盛了满满一桶走向鸵鸟养殖区。看到带着食物的蔡冰,原来悠闲散步的鸵鸟扑棱着硕大的翅膀飞奔而来,争相抢食,场景煞是喜人。

“别看它身材大,其实这才是半年左右的鸵鸟,18个月后体型要比这大一倍多。”看着埋头吃食的鸵鸟,蔡冰欢喜地说。

今年35岁的蔡冰是宁陵县张弓镇小吕集村蔡庄青年。2003年,他在郑州学习摄影摄像毕业后,先是在河南电视台实习,后又从事物业、农业等工作,最终选择返乡创业。

其实,两年前蔡冰就已是国内一知名农业设施公司广东分公司的负责人,年薪15万元,成为同龄人羡慕的“白领”。然而,了解到家乡发展环境好、创业环境佳的情况后,蔡冰下定决心辞职,要返乡干出一番新天地。

“我朋友在周口做鸵鸟养殖,在他的介绍下我开始对鸵鸟产生兴趣。”说起养殖鸵鸟的初衷,蔡冰打开了话匣子。经过多方考察学习,蔡冰发现,鸵鸟不仅繁殖快,还非常好养,菜叶、树叶、玉米等东西都能吃。鸵鸟的经济价值较高,不仅肉、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鸵鸟毛和蛋壳可以加工成工艺品,鸵鸟皮、鸵鸟油等都可以出售或加工,鸵鸟浑身都是宝。

2022年,蔡冰在宁陵县注册了商丘一牧三耕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利用村头闲置的场地建设了“一牧三耕”鸵鸟观光繁育基地。第一批以800元1只的价格购买了100余只满月的幼鸵鸟,再加上建棚、购买相关设备,目前蔡冰已投资50余万元。但是,他的目的是建设万只鸵鸟养殖基地,这仅仅是开始。

“春节前受疫情影响,现在河北还有我订好的幼鸵鸟和种鸵鸟没有拉回来,最近准备开车拉回来。”蔡冰介绍,他订购的一组种鸵鸟(一公三母)就要4万元,别人运送他不放心,必须亲自开车去拉。种鸵鸟到位后,他会立即上马孵化设备,开始搞鸵鸟孵化繁殖,再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加入到鸵鸟养殖中来。

蔡冰介绍,2020年,鸵鸟就已被列为特种畜禽,它之所以体型大,能吃是其中一个原因。6个月大的鸵鸟一日喂三次,一只一天吃料约5斤,但之后的食料量将不断增加,一只一天吃15斤料都正常。按照200只鸵鸟来计算,仅饲料这一块,蔡冰的养殖场每月就得有12万元的支出。并且,鸵鸟不能只吃主料,还必须搭配萝卜、青菜等蔬菜喂食。所以,鸵鸟养殖成规模后,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作物、蔬菜种植产业。

蔡冰返乡搞特种养殖,张弓镇党委、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派专人提供优质服务。蔡冰介绍,在镇领导的建议下,他准备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计划走“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让有意愿的村民代养鸵鸟,他负责回收。同时,他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还准备发展共享农场,分云上认养和托管养殖两种模式:一种是你出钱我负责养,养成后的鸵鸟分割好后给你免费邮寄到家;一种是固定托管养殖费用,场里负责养,一只鸵鸟年底可分红三四十元。

“由于鸵鸟是特种家禽,不需要办理相关屠宰手续,所以明年我要上马屠宰分割项目,不仅销售肉、蛋等鲜鸵鸟产品,还要制作羽毛、蛋壳、油等深加工产业,拉长鸵鸟产业链条,增加鸵鸟的附加值。”拿着一只做工精美的鸵鸟蛋壳彩绘台灯,蔡冰介绍,本来是废品的蛋壳经过加工后,一个工艺品可以卖四五百元;鸵鸟毛没有静电,加工成一个掸子就能卖二三十元。保守计算,如果全部实现加工利用,一只成年鸵鸟的经济价值能达到四五千元。

鸵鸟特色养殖的起步,也给张弓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子。张弓镇党委书记赵儒磊介绍,该镇将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种植的创业新手和致富能手,通过培育发展一个个特色养殖、种植项目,示范引领,串点成线,让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