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国内国际

新年特稿丨力量源于团结!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023-01-01 15:21: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image.png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铿锵的话语、殷切的关怀、深情的祝福,点燃了亿万人民的奋斗激情,激励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开拓进取。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曾多次提到“团结”。比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集思广益用好机遇,众志成城应对挑战,立行立改破解难题,奋发有为进行创新。再比如,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说到团结,人们很容易想到这句话:“一块坚硬的钢铁”。

2022年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1年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2021年11月11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全会《决议》特别强调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就是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一块坚硬的钢铁”,形象而又深刻地诠释了团结的真谛,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一百余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稳经济、促发展,还是战贫困、建小康,无论控疫情、抗大灾,还是应变局、化危机,这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最终被逐一攻克,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力量源于团结,这正是团结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时也明确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20世纪40年代,《团结就是力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北庄村唱响。数十年过去了,这首歌越发脍炙人口,日益深入人心。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唱出了中国人团结奋斗的精神追求,也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过去,全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如今,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未来,我们仍需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统计显示,党的二十大报告20多次提到“团结”。从大会主题,到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再到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团结”二字贯穿始终。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

我们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我们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

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我们要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中国人民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