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粥香四溢腊八节

2022-12-30 08:06:14 京九晚报

  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熟悉的童谣又在耳边响起,在不知不觉中,腊八节又来到眼前。人们喝着滋味甜蜜的腊八粥,同样也意味着农历新年近在眼前。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我国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民众在这一天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一天也传递着进入“年关”的信号,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

  源于祭祀的节日

  一进腊月,人们往往便会产生一种马上要过年的感觉,而在这个月里有腊八节、小年夜、除夕夜等诸多重要的日子,的确可以说是进了腊月便有种过年的滋味了。腊八节作为进入腊月之后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更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要说腊八节,首先就得说说什么是腊月。

  我市民俗学家刘秀森说,农历的十二月一般称为腊月,而在古代,“腊”“蜡”“猎”三字相通,都有祭祀的含义,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一年当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大型祭祀活动中,又以冬祭最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将他们所猎获的物品用于祭祀大典。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有记载,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意思是说在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里,人们往往会将各种珍贵的物品用作对上天和祖先的祭祀活动,人们把举行冬祭又称为腊祭,所以举行冬祭的这一个月被称为“腊月”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腊八节便是腊月里在春节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古人虽然会在腊月举行“腊祭”,但进行祭祀的“腊日”在一开始的时候却并不确定,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才将“腊日”固定起来,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自此农历腊月初八便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祭祀节日,并一直传承至今。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于腊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人们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活动。由此,腊月初八兼具宗教色彩,便成了腊月最为重大的节日之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等。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过就意味着正式迈进了“年”的门槛。人们开始杀年猪、制腊肉、打豆腐、采购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打扫卫生,随后炸年糕、蒸馒头、杀年鸡……直到大年三十团聚过除夕,将浓烈的年味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

  腊八粥和佛教有关

  提到腊八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这一天要喝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都要向文武大臣和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说法有很多种,但流传最广的一种是与佛教和释迦牟尼有关。据传,释迦牟尼在放弃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前往民间修行之后,在某一天因修行过度劳累而昏倒在河边,一位放牧的姑娘看到后便用泉水煮掺杂了水果与杂粮的粥饭喂给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也得以苏醒。苏醒之后的他继续在树下打坐并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悟道成功。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成道节”,而各地佛寺也会举行诵经活动,并用水果、杂粮煮粥。

  佛门中人认为,喝了腊八粥就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佛粥”等。而就腊八粥的食物原料来看,宋代周密曾说,由胡桃、松子、乳蕈、梅、栗等做的粥为腊八粥,但这还不算详细,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是由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等食物原材料煮成,味道香甜而营养丰富。

  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展,除了寺庙会煮腊八粥之外,皇室和民间也逐渐盛行在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

  腊八粥的寓意繁多,在民间,人们喝腊八粥会在粥里放“枣”和“栗子”,寓意是“早立子”,表达了他们对家族繁衍兴盛的期望。民间有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是说: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不怕冷的寒鸦冻死,但是只要在这天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也有的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总之是说,腊八处在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舒适感。

  腊八节的文化意义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市民俗学家刘秀森认为,华夏饮食文化中很多都与养生和滋补有关。中国人认为,粥是第一养人之物,以粥养生已经成为民族的重要饮食传统。腊八节正值数九寒冬,食粥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节日饮食方式。腊八粥的由来传说众多,但老百姓是最实际的,不管哪种传说,都不过是给人们一个以粥滋补养生的理由罢了。其中折射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华夏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这是腊八节很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健康生活精神。

  腊八节的所有传说,都反映了一个问题,不要小看一碗粥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或成全大事,可见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从做腊八粥习俗本身,也是让人节俭生活,清理仓库里的谷子,煮到一起吃,不浪费一粒粮食,避免大吃大喝;只有节俭,才能减少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保护大自然,继承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理念。腊八节距春节不远,在这个时候强调节俭,对防止人们春节期间浪费很有必要。

  一碗粥虽“小”,但“小粥”也可以“大作”,提炼出既尊重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要素。

  许多地方会在腊八前一日或当日举行驱傩仪式,这就给傩文化这一华夏多元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利用腊八节保存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傩文化,对这一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效存续是很有益的。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傩文化活动种类繁多,伴随着傩文化的申遗,在腊八节开展各种傩文化的表演和欣赏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节日文化活动。

  腊八节最著名的传说,联系着佛教这一宗教文化现象。因此,腊八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佛教文化的感受日。忙碌疲惫的人们可以在节日食粥之余,借此参观各种佛教文化场所,感受和体验佛教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内涵的丰富。

  链接:

  碧绿晶莹腊八蒜

  在腊八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食俗很多。在北方,腊八这一天流行腌制腊八蒜。过去,商丘一带的人们会在腊八节来临前购买新鲜的大蒜,将大蒜去皮之后泡在米醋里并将其密封在器皿中。一段时间之后将其从容器中拿出,此时的大蒜已经去除了辣味,味道更加清脆可口,颜色也变得翠绿透明。而腊八蒜也会被人们一直食用到过年时期,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小菜。

  腊八蒜腌制方法:

  1.准备好所需材料——紫皮蒜和米醋。应注意蒜瓣完整无外伤、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乳白、无冻伤、无霉变、紧实且未发芽。盛装腊八蒜的容器需洁净、无油、无水,最好为玻璃或陶瓷材质,不宜选用塑料瓶。

  2.把大蒜的外皮剥去,蒜瓣不用洗。

  3.把剥好的蒜瓣放在罐子里,淋入米醋,米醋的量要没过蒜瓣。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湛青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用老醋、熏醋泡过蒜则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

  4.把罐子盖上盖子,置于室内,到除夕前后就腌制好了。此时的蒜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在0℃至8℃时,20天左右为最佳食用期。腌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部分营养成分流失。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