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铺就人才回归路
“乡里给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不然俺也干不到今天这个样子。”12月25日,在虞城县刘集乡“骨道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回乡青年祝云飞说。
近年来,虞城县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围绕党建育人才”,人才工作向助力精准扶贫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向发展聚势,围绕“引、育、用、管”,以乡情感召,突出抓好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情”感召,着力掀起人才返乡热潮。
“乡政府常书记多次找我谈心,我决定放弃外出务工,就在家门口带领大家致富。”日前,在镇里堌乡产业孵化园,回乡青年田振京说。
虞城县委组织部集中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所有在外人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统计,建立起涵盖企业经营、专家学者、高学历人才等3562名虞城籍在外人才信息库。以“家乡要发展,我来做件事”为倡导,向在外人才发出《“携手乡村振兴 共书虞城华章”倡议书》;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天南地北虞城人”微信交流群,及时发布家乡动态、宣传创业政策、开展互动交流,让有实力的在外人才和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组织返乡创业人才风采展,大力宣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人物事迹。同时,返乡创业人才与客商享受同等优惠政策。近三年,已扶持各类返乡创业才1.2万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多元,创办各类企业8000余家,带动就业5万多人,其中困难家庭劳动力达4100人,呈现出“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典型”的景象。
以“引”为先,着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县里给我提供了厂地。”12月25日,在虞城开发区,来自上海的企业家张长勇说。
在抓好现有人才管理使用的同时,虞城着力构建人才比较优势,千方百计招贤纳才。县委、县政府着力构建返乡创业的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出台政策文件,着力打造人才工作的“政策梧桐”。持续加大招硕引博力度,近4年来成功对接4名博士到虞城挂职,涵盖农业、金融、环保、医疗等急需紧缺专业,县委、县政府对挂职干部放手交任务、大胆压担子,让他们真正“任实职、有实活、能实干、出实绩”。县委多次开展“招硕引博”活动,持续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智力服务。在各行政村成立由在外优秀人才组成的新乡贤理事会,注重从优秀返乡创业人才中培养使用村“两委”班子成员,有100多名返乡人才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40余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30余人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以“育”激励,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我们把‘金豆子’厂区都搬过来了,相信以后我们会做得更大。”12月25日,在虞城食品工业园,金豆子芽菜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贾辉说。
营造良好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虞城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专家人才“三进三送”集中服务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人才工作网络及各类人才信息库,全面加强对人才的动态管理。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进一步健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明确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联系1名虞城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和1名本地优秀人才,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名本乡(镇)在外高层次人才和1名优秀乡土人才,县人才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联系1名本行业优秀人才,切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同时,虞城把全县拔尖人才纳入目标管理,采取“点对点”形式帮带培养实用人才。各类人才在重点村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40余个,帮助重点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1个,培育特色主导产业26个。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陈帅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