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丨老乡迈向新生活
孟州市赵和镇下坡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是村里一处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群众利用居民屋顶、扶贫基地、企业厂房等安装光伏发电站,助力乡村振兴。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清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老家寒舍”民宿店主韩光莹早早起了床,给游客们准备简单又美味的早餐。灵宝市寺河乡南埝村,家家户户堆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果农们忙着搬运、分级、包装,咬一口苹果,冰糖心,脆甜…… 从大别山下到太行山区,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平畴沃野,稻香鱼肥,瓜果飘香,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中原乡村发展的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12月11日,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郭奎立说。 紧盯监测帮扶 共富路上不掉队 去年年底,卢氏县朱阳关镇涧北沟村村民王黑女家出现变故。县医保局推送的信息显示,王黑女家医疗支出比较大,达到10万多元,卢氏县智慧防贫信息管理平台就此发出预警信息,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去年她丈夫突然病故,家里丧失了主要劳动力,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跌落到贫困线附近。 王黑女被纳入监测对象后,各种帮扶政策迅速跟进。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补助和补贴。王黑女领到了低保和大病救助,还加入村里的两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就业、产业、教育、医疗、低保等扶持措施,王黑女一家渡过了难关。 这是我省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39名省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3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和38个脱贫县,帮助联系县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 在识别上,我省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对脱贫户、低保户、收入下降明显户、务工不稳定户等群体重点核查。在帮扶上,每户监测对象明确一名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在退出上,严格执行监测对象退出标准和程序,不盲目追求风险消除率。 防返贫监测,“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汝阳县蔡店乡蟒庄村村民李水琴年近花甲,独居生活。一场大病让她落下病根,干活略显吃力,村里将其作为边缘易致贫户纳入监测对象,并在她家门口贴上了一张“洛阳智慧乡村”二维码,低保、医疗、产业方面的政策都能扫码咨询、办理。洛阳市依托“洛阳智慧乡村信息系统”,构建了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相结合的立体排查方式,实现了问题在线反馈、部门精准监测、问题快速交办。 截至目前,全省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0.1万户32.4万人,人数占比42.3%,比去年年底提高7.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省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防止因灾因病致贫。 扭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 老乡腰包鼓起来 “我们这的石榴‘喝’的是丹江水,‘吃’的是绿色有机肥,‘呼吸’的是新鲜空气,‘穿戴’的是质量可追溯的有机认证品牌,个个都能卖上好价钱。”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村民王洪才承包了10亩石榴林套种南瓜,日子过得美滋滋。 张河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为了让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张河村引进河南省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发展软籽石榴产业,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了水质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一块地能领三份钱呢。”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给公司,一亩地一年租金800元,村民平时去基地打工,一天60多元,再加上年底收益的分红,每家年收入都有3万多元。如今,软籽石榴已成为淅川县“护青山、保水质、生态富民”的支柱产业。 走进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空中弥漫着木头的香气,胡同里飞出悠扬琴声,一个村拥有民族乐器生产企业82家,年生产民族乐器5万台。泡桐已经成了兰考县的“绿色银行”,全国95%以上的民族乐器音板都产自这里,家居及木制品行业相关企业达1700多家,年产值突破320亿元,带动8万人就业。 辉县冀屯镇食用菌加工厂的自动化流水线上,分拣好的平菇即将销往各地。当地群众围绕食用菌做起大文章,如今,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8万人从事食用菌产业,仅此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全省53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光山油茶、正阳花生、泌阳夏南牛、洛宁苹果等一批知名品牌。我省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58.67%。 我省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雨露计划”培训,截至11月底,全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2.2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3.04%。 产业加就业,老乡腰包鼓起来。今年,全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139元、12108.6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2.4%、17%。 聚焦重点区域 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以前没有技术,收入低,去年10月,浚县人社局让我免费参加了焊工培训,拿到了焊工证,还帮助我在县城找了个稳定工作,每月工资5000多元。”浚县王庄镇郭新寨村监测对象陈福兴通过培训获得了稳定工作。 针对去年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挂牌督办县浚县、省挂牌督办县卫辉市,省里出台18条支持政策措施。今年,浚县、卫辉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9.1%和20%,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7个和7.6个百分点。 楼房整齐划一、门店货物充足,卫辉市太公镇郭坡新村社区里,老人们三三两两下棋、锻炼身体。 “我们家是2018年从韩窑村搬迁来的,搬来前,住的是土坯房,一遇见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提起现在的新生活,村民高巧玲说,现在社区里超市、诊所、便民服务中心、扶贫车间一应俱全,周围还有小学、幼儿园、产业基地,生产生活很便利,她在村里的宝达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我省针对全省86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5.97万搬迁人口,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郭奎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