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商丘古城:“龟象”城池的典范之作

2022-12-02 06:58:45 商丘日报

  中国古代城池的选址、规划与布局有着一整套完备理论,并有着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丰富实践。商丘古城的选址、规划与布局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与城市灵魂,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龟象”城池群体中的一个典范之作。

  一、龟因其文化特质天然地成了“天圆地方”的具体指代物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天圆动,地方静”之说。《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而不掩也。”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被认为取法于天地自然;圆为阳,方为阴,外圆内方的形制意涵阴阳所和、天地之合。因此,“天圆地方”在形而上的范畴里,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思想核心价值的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历史上,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先民很早就与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新石器时代起,龟已成为先知先行的灵物,被视为“天下神物”(见《卜论》),认为上天的旨意往往要通过龟传达示人。因“龟者,上隆法天,下平象地”(见《洛书》),天然地成了“天圆地方”的具体指代物。从龟的外形来看,龟背“中间高、四周低”的隆起状似“苍穹”,而龟腹是平的,这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天体拱为圆,地体平而方”相一致。从圆的直径与周长关系推算,若把龟背中心的3片龟甲看作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积约等于10,恰巧是其外围一圈的龟甲片数,其构图近似圆形;而龟腹的图形明显为方形。“圆属天,方属地,天圆地方。”(见《周髀算经》)从易经数理来推算,“奇阳偶阴”“阳为天,阴为地”,龟背甲三纵共13片,为阳隐指圆,同时也说明数字13代指天;龟腹甲两纵,每纵6片,“6+6”等于“3+4+5”(勾三股四弦五是《周髀算经》中推算方形面积的方率),故数字12隐指方,暗指地。因此,龟背呈圆形象征天,龟腹呈方形象征地,于是龟因具有天地之象,成为“天圆地方”的象征。龟的这种“天圆地方”的文化特质后来渗透到古代哲学中,成为智慧的象征,并固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亘古的一种思维模式。如此,龟便蕴含了“天地合一”之意,具有了下气上通之功能,成为历史上通天晓地的灵物,天然地成了“天圆地方”的具体指代物。正如刘向在《说苑·辨物》中所云:“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盘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著象二十八宿。蛇头龙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变。”

  二、商丘古城格局拟于龟,是“天圆地方”这一形而上符号在现实世界巧妙应用的杰作

  现存商丘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年,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才形成城郭、城湖、城墙三位一体“天圆地方”的“龟象”格局。古城虽历经500多年风雨洗礼,仍以较完好的姿态屹立至今,其精彩与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仍然拥有完美如初的“天圆地方”“龟象”格局,这也是商丘古城最本质、最有价值的部分。

  商丘古城在我国的古城池中是独特的。俯瞰商丘古城,犹如一巨大的神龟匍匐在黄河故道与睢水之间。外为土筑的城郭,呈圆形,为阳,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为阴,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相合便是天地相生,这样商丘古城在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象征意义上便成为地地道道的灵龟。

  商丘古城筑城时选址于黄河与睢水之间,历史上历次洪灾的不期而至,使古城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以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了一系列应对灾害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告诫建城者,为了新筑城池的长久存在,不得不考虑黄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的情况。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前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500余次。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面对如此频繁的黄河水灾,出于建造固若金汤之城池的强烈现实需要,于是在谙熟水土地脉、悟彻历史文脉、尊重地域个性的基础上,虑及水陆两栖动物——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且威猛强大的“天下神物”,参照其形象进行城池的规划设计与布局,就成为商丘古城之所以成为“龟象”城池的设计逻辑。事实上,为了抵御黄河水患,商丘古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者们在借鉴先前城池成败得失的基础上,仅对于城郭的选址与建造问题就反复论证并不懈地实践了50多年。史载: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河决大溃,荡我郭庐,几壑我城。”黄河一决口,城池几被淹没。论证的结果,城郭离城太近,且又低薄。直至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在离城墙较远的地方筑起一道新的用于防御水患的环形护城堤,商丘古城“天圆地方”的“龟象”格局才正式出现。这一漫长的探索与认知过程,充分显示了古人在求“真”层面的境界追求及其谐和统一。也就是说,商丘古城“天圆地方”“龟象”城池不仅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数千年生存经验的历史总结,更是融“法天象地”原则、“天人合一”精神、“取象比类”方法,与“象、数、理、气”逻辑于一体精妙运作的智慧创造,是“天圆地方”这一形而上符号在现实世界巧妙应用的一个杰作与典范,其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

  总而言之,商丘古城“天圆地方”格局“取象比类”于龟,是规划设计者精确把握当地环境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而刻意模仿龟的形象与灵气的创造。这种格局是人、自然、文化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思想核心价值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如此,商丘古城不仅具备了独特的形体气质与生命活力,更拥有了能体现商丘古城所处的自然环境、天文分野、人文历史、精神追求等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灵魂。

  三、“天圆地方”商丘古城:地地道道的“龟象”城池

  在对“商丘古城是否为龟城”的研究进程中,受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和竹木器物中常常出现的“明八仙”与“暗八仙”,以及中国历史上“明八卦城”与“暗八卦城”等分类现象的启发,我们不妨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龟城也划分为“明龟城”(或称“显龟城”)、“暗龟城”(或称“潜龟城”)两大类。笔者注意到:古代城池中的“暗龟城”现象,是中国古代城池规划设计建造文化中的一类普遍现象。就笔者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从小生活在豫东地区,受豫东的民风民俗影响很大。从懵懂记事起,曾多次亲见过当地大型工程(乃至于乡村主要房屋)奠基时,都要在地基内埋上一只或几只龟,或将龟宰杀后滴上一些龟血,这本身就是“法天象地”原则、“天人合一”精神、“取象比类”方法等综合抽象运作,其实质仍是借助龟之通天晓地的灵气,期许建筑物之坚如磐石。况且,商丘民谚就有“归德城地真邪,说个王八来个鳖”之说。如此说来,商丘古城建造之时,鉴于阴阳五行八卦等思想已渗透至明王朝思想文化与哲学的每一个层面、玄武之神已被定格为北方大帝的大背景下,用突出龟为神灵的理念来筑建城池,应当是符合当时实际的。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商丘古城既是“明龟城”又是“暗龟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龟象”城池。不仅如此,而且从中华文化的源头来说,更是殷商王朝以来天下第一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