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晚报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爸爸对我的教育,还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了前行的力量。可以说,晚报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老师、伙伴。”昨日上午,十多年前的京九晚报小记者、现舆情工作者沈兰兰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
沈兰兰的爸爸沈祥红是《京九晚报》的忠实读者,自《京九晚报》创刊以来,他坚持自费订报,每日读报,并积极投稿,共发表作品200余篇。2005年,他被评为《京九晚报》十佳读者。闲下来的时候,他会给沈兰兰讲一些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还会给她讲商丘日报社原总编辑谭体英少时辛苦求学,终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故事,激励沈兰兰认真学习。
沈兰兰清晰记得上小学的一个暑假,爸爸骑着自行车带她到报社送稿件。“一进办公大楼,一股油墨香扑鼻而来,我心里的烦躁感瞬间消失。我觉得报社有种神秘的磁场吸引着我,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将来要成为新闻人中的一员。”沈兰兰说。
2009年,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沈兰兰激动地加入了京九晚报小记者的队伍,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里,她参加过许多活动:当小交警,在交警的带领下走上交通岗亭指挥交通;和家长一起画风筝、放风筝;维护城市环境,在公园里捡拾垃圾;第一次观看3D电影《驯龙高手》……这些活动让她意识到,世界上的人和事是丰富多彩的,经历得越多,感受和收获越多,视野与思想才能更加开阔。多年的小记者生涯让她对记者这份职业更加推崇,她觉得记者能见很多不同的人,体会不同人的喜怒哀乐;可以参与许多重大事件,成为时代的见证人。
经过长时间熏陶,沈兰兰也开始有了“新闻敏感度”,并把自己身边认为有价值的线索提供给晚报记者。九年级时,她发现了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将信息提供给记者宋亚威,稿子最终见报。在报纸上读到稿子后,沈兰兰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发挥影响力的,于是,她提出想跟随宋亚威实习的请求,不出所料地遭拒了。宋亚威鼓励她说:“你现在还小,好好学习,等长大了再说。”
由于对“记者”始终怀有敬仰之心,高考时,沈兰兰填报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大学四年,她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多次到报社实习。
在深度报道部实习时,她的指导老师是记者贾若晨。“小学看报时,我经常见这个人名,如今他就站在我面前。那种感觉很奇妙,一个虚像化的形象突然清晰具象地呈现在眼前。这不禁让我感慨时光流逝,同时也深感荣幸。”沈兰兰说,刚开始出去采访,她总是很拘谨,不敢提问题,贾若晨看出她的不安,鼓励她说:“不要不好意思,如果你以后从事这一行,总要踏出这一步。”跟随摄影记者魏文慧出去采访时,看到他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新闻图片不停和市民沟通,跑前跑后寻找最佳角度时,沈兰兰感受到了“匠人”精神的内涵。
毕业后,沈兰兰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新闻记者,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舆情有关,仍属新闻信息传播大类,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稳定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沈兰兰说,这与晚报多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现在,沈祥红依然每日读报,并把他认为好的文章通过微信分享给沈兰兰。“虽然有了电子版,但爸爸爱纸质版报纸的程度更深。他说,最喜欢翻阅报纸时那沙沙的质感。对我们父女来说,《京九晚报》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伙伴,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沈兰兰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