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丘网 >>健康 >>

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危险斑块成分的识别

2022-11-22 06:25:59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多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据研究,高达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另有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同样是患有血管斑块的人,有的人一生平安,有的人突发卒中倒下,评估这种现象的关键就在于辨别谁是危险斑块。因此,早期识别动脉危险斑块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易损斑块,由于其不稳定,容易破裂引发脑血管事件,引发风险,又称之为危险斑块。斑块是稳定斑块还是危险斑块,取决于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那么什么是危险斑块呢?危险斑块是指那些易于引起局部血栓和远端血管栓塞的斑块,其病理成分包括大的脂质坏死核、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及钙化突入管腔且易形成血栓。

那么,怎样才能识别出这些危险斑块的成分呢?临床评估颅颈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是颅颈部血管影像技术,包括血管超声、CTA、MRA、DSA,这些管腔成像方法仅能提供动脉管腔狭窄状况,不能显示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成分。近年来,新开展的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应用技术,不仅能显示血管管腔形状,还因其有超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直接显示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成分特征。通过HRVW—MRI的检查,可发现哪些是危险斑块、哪些是稳定斑块、哪些斑块需要治疗。动脉粥样斑块的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斑块内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已被广泛证实;斑块内重复出血又可增加脂质核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只要有斑块内出血就属高危风险斑块,发生脑梗的风险就会增高,需要积极治疗;脂质坏死核是指大量泡沫细胞死亡形成的脂质核,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由胆固醇晶体、凋亡细胞、钙颗粒组成,其大小及组成对于斑块易损性影响很大,斑块内坏死核心增大或脂核比例高于40%,就被列为高危风险斑块,需要积极治疗;纤维帽的厚度小于0.7mm时,斑块容易破裂,引起斑块溃疡或血栓形成,也是高风险斑块的一个表现,与中风发作高度相关,需要积极治疗。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适用哪些人群呢?年龄大于40岁,伴有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明显超重或肥胖)的人群;B超或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颈动脉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人群;以往确诊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病史的人群等。通过对这些高危人群的筛查,准确识别出具有高危特征的斑块将有助于预测未来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并对高危人群积极干预治疗、阻止卒中发生、降低卒中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商丘市中医院 孔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