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论道归德

商丘古城风云人物成慎及其后人

2022-11-18 03:47:49 来源:商丘日报

正在修复中的成慎故居。 袁正建 摄

成慎的曾孙、梁园区教体局退休干部成又新在成慎故居。  袁正建 摄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加快了恢复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正在修复中的成慎故居就位于古城内东北一隅。

成慎是清末民初中原地区军界风云人物,那一时期在河南数成慎和冯玉祥的军队在百姓中口碑最好。成慎虽是一位旧军阀,但他去世后人们为他建“成将军纪念塔”。现把其故居作为古城一景点,这其实就是当代人对他的一种纪念。

成慎,字缄三,谱名成士筠,1878年5月18日出生于梁园区谢集镇成庄村。1921年4月18日,驱赵之役中,在直奉军阀联合打压下他战败自杀。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北洋时期一位著名将领,辛亥革命前曾任归德镇守使,民国初年官至河南陆军旅长、混成旅长、师长、北京将军府将军等职。

成慎是一位旧军阀,他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地道的儒家思想。他自幼读儒家经典,考过秀才,中过举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左右着他的行动。他一生讲忠孝节义,做人讲诚信善俭。

成慎是一位爱民将军。他从严治军,对百姓秋毫无犯。他给部队编的《行军歌》歌词是:“部队在行军,照顾庄稼人。农夫不容易,汗水湿衣襟。一年两收成,还得交租银。队伍经过处,不得扰黎民。”他在民国初年进行的“家乡减租”“彰德救灾”“赡养孤寡”以及给自己家定的《特别家规》等善举,都体现了他传统朴素的民本思想和爱民精神。

成慎一生推崇孝道。他把家族的祠堂命名为“孝善堂”,并亲笔题写对联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今古之亘德当先德之源皆出于善。”他善事父母,替父母分忧,认为这是家中之孝,爱护百姓、为民做主是大孝。他对亲属长辈及家乡父老中生计艰难者给以照顾奉养,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在交友方面他也很重视孝道,他结交的朋友必是符合孝道规范之人,否则不与之交往。同时他奉行“以善为本”,认为人的一切高尚行为皆源于善,孝道即是善的一种体现。

成慎还是一位诗人将军。他自幼喜欢唐诗宋词,他的诗作多以励志、悯农、忠义、军旅等内容为主,形式多以五言、七言居多,其诗词作品流传下来的虽不多,但从其内容中可以反映出他的民本思想、爱民恤民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性格等等。这些正是他的做人之道、立身之本。另外,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文学修养、生活阅历和文化知识底蕴。

成慎与冯玉祥相识于1909年,当时他们都属于北洋新军将领。他们二人相识后义气相投,一见如故,有共同志向和政治见解,尤其在带兵方面有许多认识是一致的。冯玉祥虽然上学不多,但他勤于自学,平时也爱写诗做联,所以对成慎的诗文才华很是倾慕;成慎对冯玉祥的爱民作风及从严治军很佩服。他们当时都倾向民主共和,在政治见解上有许多共同看法。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二人于1910年义结金兰。成慎32岁,为义兄,时任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标统(团长),冯玉祥28岁,为义弟,时任北洋陆军二十镇八十标第三营管带(营长)。他们二人义结金兰完全是义气相投,绝无功利目的。后来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称赞“成慎是很好的将领”(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276页)。

一个历史人物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必然有他不可摆脱的历史局限性。辛亥革命前,成慎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理解同情孙中山领导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方面又不赞成推翻朝廷。他自幼接受的封建正统教育,儒家思想的忠君报国、皇权至上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思想保守。对民主革命的思想、道理他能够理解,但他总认为反朝廷是“大逆不道”,是“犯上作乱”。他拥护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却不能接受推翻朝廷。再者,他对上司盲从,认为自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民国初年他带兵参加了对白朗农民起义军的镇压,成为袁世凯镇压农民起义的马前卒。另外,从他的悯农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百姓疾苦给予很大的同情,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给予抨击,但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却是茫然的。1921年的驱赵之役,他的初衷是通过武力赶走反动军阀赵倜,推翻其在河南的暴政,给河南人民一个交代。由于他政治上的幼稚,最后在直奉两股军阀的打压下战败自杀,成为当时军阀混战中的悲剧人物。

1926年,冯玉祥第二次主豫,当了河南省主席,他为五年前共同起兵驱赵并且义结金兰的成慎在开封南关公园建一座纪念塔。在建塔过程中冯玉祥接受僚属“为一人建塔不如为全体将士建纪念塔好”的建议,所以塔建成后被命名为“阵亡将士纪念塔”,也就是现存的开封南关纪念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33年的商丘成将军纪念塔原来坐落在古城北两公里,纪念塔建塔发起人其一是成慎生前好友、时任河南儒家学会会长褚继雯先生,他以河南儒家学会名义联络社会各界并报请当时的省政府批准同意为成慎建纪念塔。塔身高九丈,呈六面体锥形,砖石结构。塔的下部六面均有石刻,碑文记载了成慎的生平事迹和筹建纪念塔的基本情况,大部分碑刻为当时各界人士敬献的纪念性题词,塔的上部有三面分别刻有褚继雯先生题写的“成将军纪念塔”六个大字。上世纪“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毁掉了耸立在商丘大地三十多年的“成将军纪念塔”,好在拆掉的纪念性碑刻被当时的文化部门保留下一少部分。

成慎去世后,他的后人继承其思想及家风家教,读儒家经典,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忠孝节义、诚信善俭为做人根本。

成汉夫(1899年—1974年),字体杰,成慎长子。1920年毕业于河南陆军学校,历任北洋时期陆军十一师副官、省军署少校副官、陕西省军署中校副官、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稽查处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商丘沦陷,日军占领商丘后,数次动员及威逼利诱成汉夫,让其出任伪豫东道尹(专员)。成汉夫称病出逃,决不受其委任,坚守民族气节不当汉奸,此举为商丘人称道。为抗日大计,成汉夫暗中助其三弟成体庆赴黄埔军校,奔赴抗日前线;又忍痛送走小妹成翠荫、长女成彦文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跟定共产党抗击日寇的入侵。另外,1918年—1948年三十年间,每年青黄不接时,成汉夫及其妻张氏主持设粥棚周济讨饭的穷苦人,并对佃户中确实贫困者及家有天灾人祸的农民给以免租或减租。

成体庆(1918年—2005年),成慎三子。黄埔军校第十六期甲级班毕业。成体庆离家赴黄埔时,曾写给长兄成汉夫一首临别诗:“遥想少伯破楼兰,国仇家恨无忘念。投笔从戎当赴死,不驱倭寇终不还。”1943年4月,成体庆带兵参加鄂西战役阻击日军,身负数处枪伤,战役胜利后被抬下战场。

成翠荫(1920年—1945年),成慎次女。她受家风家教影响,有极强的民族正义感,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6月,她与几位同学冲破层层阻力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参加革命工作。她在抗大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成建农,以示投身工农革命的决心。她后经由组织安排参加收发报培训,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做电讯机要及档案工作。抗日战场上,她在八路军总部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转战太行山区,多次立功受奖。1945年3月抗战胜利前夕,在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她遭敌机空袭牺牲。

林路(1920年—2015年),成慎长孙女,成汉夫长女,原名成彦文,到延安后改名林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于1938年6月和几位同学及同龄姑姑成翠荫毅然奔赴延安,同年8月入党。《商丘县志》载:林路在延安期间,先后在陕北公学速记训练班及中央党校学习,曾任陕甘宁边区党委速记员、延安中央医院护士和护士长。1945年10月赴东北解放区任哈尔滨新华分社编辑,后调任外文出版社翻译。1960年后一直在北师大工作。

商丘刚解放时,林路与其丈夫吴文焘回商丘探望父母,即动员其父成汉夫按照党的土改政策将其家中浮财交予当地政府,把土地还给农民。当地政府按照政策将其家定性为“开明土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