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会于线上举行。基于近年来大量高质量证据,针对临床较关心的高血压诊断界值、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等内容,新版指南作出了重要调整。新版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这一变化,将会使更多人群被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但却可以更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我们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血压要求控制在130mmHg以下,而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则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压,要控制在125mmHg以下。”11月14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介入科主任魏兵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的修改体现了心脑血管疾病防线前移,可以更早控制中青年血压升高。
魏兵说,高血压不仅是中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定义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加强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的理念。”魏兵告诉记者,新版指南推荐的高血压分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2级高血压。
新版指南认为,将患者分级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指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高危患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或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非高危患者: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高危患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非高危患者进行3—6个月生活方法干预,若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属于高血压疾病高发区。”魏兵表示,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魏兵建议,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其中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干预方向,新版指南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对于如何测量血压,魏兵说,新版指南推荐,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如有条件优先选择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若条件不允许,建议根据诊室血压测量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管理。
新版指南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分钟,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记者 鲁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