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秣坡这片红色土地上
——记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民权县税务局驻双塔镇秣坡村干部丁新民
民权县双塔镇秣坡村是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庄,1938年10月,中共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此诞生。
“组织派咱来这里驻村,咱就得干出点成绩来,不然怎么向组织交代?怎么向乡亲们交代?驻村的日子虽然苦、虽然累,但只要能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就觉着值!”11月11日,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的民权县税务局驻双塔镇秣坡村第一书记丁新民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8年的朝夕相处,丁新民已经把秣坡村当成了自己最牵挂的地方,真心融入扶贫工作,慢慢“驻”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中。
为了让贫困群众真正断穷根、摘穷帽,丁新民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赴外地考察,在镇党委、镇政府支持下,筹划依托村土地资源优势,利用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建设芦笋大棚发展特色种植项目,4年内先后引导群众发展芦笋大棚63座,实现每亩地芦笋产值近2万元。脱贫户王占领高兴地说:“没想到种芦笋竟能这么挣钱!丁书记和镇、村领导真是给俺送来了‘金不换’的致富项目!”丁新民还邀请专家进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逐步建立起集种植、采摘、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芦笋产业园,一站式服务帮助村民在家门口销售挣钱,提高大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
“丁书记是个真心干事的干部!”慢慢地,村民们对丁新民信赖起来,遇到什么事都找“丁书记”。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丁新民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反而每件工作都开展得顺顺当当。借着一股工作韧劲,丁新民先后带领乡亲们落实了“六改一增”“两不愁三保障”,引进资金为村里修水泥路、安装路灯,落实危房改造,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务提供保险保障,搭建外出务工平台,健全便民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偏远穷困、村脏房破是曾经的秣坡村留给人们最直接的印象。如今的秣坡村,但见道路宽广、四通八达,游园内小径蜿蜒、花木繁茂。作为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上级党委、政府给了秣坡村很大的支持力度,及早规划要将秣坡村升级为红色教育基地。
建设初期,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搬迁,给建设工程带来了很多难题。丁新民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并为村民搬迁提供帮助,确保他们生活不受影响,有序接受安置。秣坡村从起初搬迁动员到初步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历时仅一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各项要求,并实现了无丈量、无赔偿、无信访的“三无”工作成效,被称为“秣坡速度”。
丁新民47岁来到了秣坡,今年他已经55岁了。丁新民说他要把根继续扎在这里,把自己的好时光都留在秣坡村,留在这个他能喊出每个村民名字的地方,继续带领着全村群众铆足“牛”劲,奋力前行。
记者 李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