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融媒体记者闫鹏亮(左)采访“商丘好人”、民权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职工刘建超。
本报融媒体记者李岩(右)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城管局女子清淤班班长王春霞。 王 锐 摄
本报融媒体记者邵群峰(右一)与睢阳区娄店乡干部群众座谈。
本报融媒体记者高会鹏(右)在宁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落地企业安诚鞋业采访。
本报融媒体记者成绍峰(右)采访宁陵县柳河镇农民。
本报融媒体记者袁国豪(左)在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采访乡村巨变。
本报融媒体记者黄业波(右)来到睢县孙聚寨乡代集村村民家中采访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 陆 曦 摄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3个中国记者节。纸上春秋,见证时代前行;镜头波澜,助推社会进程。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伟大征程中的感人瞬间,讲述新时代里的奋进故事。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记者节到来之际,本报组织记者奔赴基层一线采访,通过小切口、小故事,反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深入人心,在商丘落地生根。
初心在坚守中闪光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王班长,咱们终于见面了!”11月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代表、商丘市城管局女子清淤班班长王春霞在市城管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我们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次到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还认识了来自全省的优秀基层党代表……真是收获满满!”王春霞高兴地说。
王春霞饶有兴趣和我分享了10月19日她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分组讨论的经历,她说:“原来不是每位代表都有发言机会,今年河南代表团分成两个组,省委书记楼阳生鼓励每位代表都发言。我心里特别紧张,会前我就向几位有经验的代表请教,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告诉我平常干什么就说什么,讲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讲身边的变化。发言中,我重点讲了清淤工作老三件(铁镐、舀子、排叉)到新三件(吸污机、抓斗车、排水泵车)的变化,现场气氛很好,当代表们知道我有A1驾驶证,能操作机械化的清扫吸污设备时,都给我点赞,我感到作为一名普通的清淤队员,能为城市的干净整洁作出贡献非常光荣!”听到王春霞兴奋地讲述,作为一名多次采访过她的记者,我为她感到骄傲。
认识王春霞已经很多年。2016年9月,女子清淤班获得“商丘好人”集体称号,我深入采访女子清淤班,撰写了《她们用坚守换来城市的清洁》一稿,刊发在《商丘日报》。2017年,女子清淤班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状”两项殊荣后,《商丘日报》也多次进行报道。今年9月,看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有王春霞的名字后,我发信息向她表示祝贺,为“商丘好人”群体中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感到由衷自豪。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通过逐级审批,我两次连线采访王春霞,请她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感受和收获。10月16日、10月23日,《党徽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用实干践行初心使命》两篇报道刊发在《商丘日报》重要位置,《河南新闻阅评》在“二十大报道阅评快报”中对《商丘日报》的出彩报道给予表扬。
王春霞说:“在党的二十大代表中,有很多优秀的80后、90后,也都是来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基层工作者,我觉得干一行爱一行,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和王春霞对话,我也深受影响和触动。作为一名长年坚守采访一线的新闻记者,坚守奉献初心,写好出彩报道,也是我不变的追求。
争做新时代的强军先锋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刺杀对抗、400米障碍、班组战术、攀登、单兵综合演练……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武警商丘支队演训场却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练兵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为了让官兵们深入了解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争做强军先锋,连日来,在紧张的训练之外,武警商丘支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在学习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到先学一步、先悟一层,采取个人自学、主官辅导、笔记展评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帮助官兵提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悟力。各基层单位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一日生活制度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三个半小时”制度,做到操课后听广播、晚饭后看新闻、就寝前学金句,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训练生活。各班也成立了学习小组,人人谈体会、讲心得,在相互交流中统一思想,以更昂扬的精神和过硬的素质建功强军伟业。
另外,武警商丘支队还活用新媒体,抓住工作间隙见缝插针,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依托强军网、营区电子屏、“学习强军”APP等多种载体,用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习热情,使官兵在点滴时间都能够学思践悟,营造了处处有课堂、时时受熏陶、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立足岗位职责,提升军事技能,在岗位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武警商丘支队机动中队指导员禄政说。
乡村蝶变绘就振兴新图景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11月7日,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红亮正在指挥工人安装污水管道,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尽快在时庄村落地生根,我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陈红亮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指明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方向。
陈红亮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未来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心怀理想,脚踏实地,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基层,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日来,永城市社会各界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永城落地生根,奋力谱写现代化永城建设绚丽篇章。
小芦笋开辟产业富民路
本报融媒体记者 邵群峰
11月7日,时值立冬。睢阳区娄店乡刘各村千亩芦笋种植基地里,郁郁葱葱的芦笋秧苗正式进入“冬藏期”,为来年的生长和丰收积蓄能量。
“今年芦笋行情不错,平均每亩卖到1.5万元左右,可以说我们村的芦笋实现了丰产丰收。”刘各村党支部书记闫俊学乐呵呵地说。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娄店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芦笋种植规模,并积极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无公害、规范化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新路径。以刘各村为核心种植村的“娄店芦笋”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目前,娄店乡白芦笋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量在4000吨以上,产值40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这些话,让刘各村群众倍感振奋,这几天,刘各村正在通过娄店乡党委、乡政府积极申报“娄店芦笋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一改白芦笋“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白笋青笋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拉长产品档期、保障市场供应。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睢阳区委副书记、娄店乡党委书记秦松说,下一步,该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娄店芦笋”品牌效应,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接续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把芦笋特色产业打造成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娄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现代化的宁陵生动实践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秋末冬初,这是宁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已入驻主导产业企业132家;预计12月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21.36亿元,同比增长3.76%;工业总产值可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6.4%……
产业是发展之基,如何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宁陵县结合县情实际,正以实际行动作答。该县紧抓承接产业转移新机遇,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多举措助推产业提质“聚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开发区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主战场,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责无旁贷。”拿着一份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图,宁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朱勇介绍,该县围绕化工、农产品加工和电子及设备制造主导产业发力,聚焦主导产业抓链条延伸,加大内引外联力度,提速产业链优化升级。
走进宁陵县开发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河南摩尔锂电能源项目正试生产,东隆服饰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隆世达食品产业园加紧建设……在宁陵县,每个项目都会明确一名服务专员,全程无缝对接,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项目顺利建设、尽早投产达效。
立足新发展,必须紧抓产业现代化这个关键。如何改变工业弱势,让产业从0到1再到多,宁陵县守正创新,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利用牧原集团在宁陵县年出栏16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优势,该县积极对接延长产业链,又落地了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今年已投产运行。全县形成了饲料生产、畜牧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完整农产品产业链。
以此为主线,宁陵县有针对性地持续布局发力,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强劲发展。目前,已落地福润食品、中象乳业、王老吉饮品生产基地、世鸿饮品等1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宁陵县还培育了以史丹利、嘉施利、三宁等为重点企业的20家农资化工产业集群,年产值超百亿元、产能近千万吨,是全国县级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火炬商丘宁陵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这,就是宁陵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变强、由强转大的缩影,实现让传统产业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本报融媒体记者 蒋友胜
“连日来,张桥镇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活动。通过集中领学、个人自学、交流研学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11月7日,柘城县政府副县长、张桥镇党委书记林杨洋在办公室对记者说。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张桥镇各行政村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安排党员和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如何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林杨洋说,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张桥镇广大党员群众更加坚定了信念,激发了更大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苗东霞在柘城县慈圣镇李滩村流转300亩土地进行蔬菜种植,11月6日,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苗东霞高兴地说:“我每天都认真收听收看有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流转土地、把农业做大做强指明了方向,我要加倍干加油干,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流动宣传车开到家门口
本报融媒体记者 韩 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1月7日,在夏邑县刘店集乡,该县红色文化志愿者何跃珍启动宣传车,打开音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瞬间传遍乡村大地。
车身挂着写有“党的二十大精神流动宣传车”字样的横幅,车顶上放着一个红色功放音响,循环播放着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何跃珍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而特制的宣传车,车内装着宣传资料、党史人物展板、党史书籍等。近几天,夏邑县红色文化志愿者走进乡村和社区,利用流动宣传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安徽政森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夏邑县人大代表、王集乡司北村党员丁永丰听过这段话,深有感触地说,“明年,我将调整计划,返乡创立公司,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长年在外创业的丁永丰,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备受鼓舞和激励,决心返乡大干一场。
“这样的宣传方式,接地气,与老百姓面对面,对我启发很大。”11月6日,在王集乡集美广场,该乡老年书画院长韩新法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后,我们要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宣传孝道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的义务,更让我感到光荣。”“商丘好人”、夏邑红色文化志愿者郭震向活动组捐赠了2张简易方桌和6条板凳,方便群众阅读宣传资料。
据共青团夏邑县委副书记杜雪丽介绍,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该县红色文化志愿者分别针对城乡居民、中小学生、快递小哥等不同群体,制作了不同类型的展板和彩页,分区排日,巡回宣传,确保群众看得明白、听得懂。
“啥时间来俺村宣传宣传?”在夏邑县刘店集乡开展宣传活动的红色文化志愿者接到歧河乡王楼村党支部书记闫昌雷的电话,“下周六上午。”流动宣传车、简易的展板、易懂的传单、精彩的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犹如细雨润滋着百姓的心田。
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本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新要求,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未来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11月6日,正在蔬菜大棚内帮助菜农采摘青菜的睢县孙聚寨乡代集村第一书记何方告诉记者。
2020年2月,时任中央储备粮商丘直属库有限公司虞城分公司经理的何方被省委组织部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党委选派任睢县孙聚寨乡代集村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伊始,何方首先熟悉村情民情,针对代集村实际情况,确立了“强支部、重培训、兴产业、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并制订了年度帮扶规划和实施方案。
扶贫扶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何方多次邀请河南科技大学、兰考坤禾农业、睢县农科所农业种植专家为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定期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大棚承包人到周边地区蔬果大棚种植典型村参观学习。
多方发展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帮扶以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先后投入160余万元,争取政策资金700余万元,为代集村建设110座塑料大棚和1座保鲜库,通过招商、竞价的方式,由睢县众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同时,吸纳代集村及周边村100余名村民在大棚务工,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代集村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大棚产业已成为代集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带动功能和效益明显。
通过产业带动,代集村去年集体经济增加值实现3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40万元以上,约160名村民实现就地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好人群体和道德模范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弘扬凡人善举,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中国好人”、民权县好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唐志发说,我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讲好先进模范事迹,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商丘好人”、商丘市最美教师、民权县鲲鹏学校教师王智慧表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本岗、脚踏实地,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担起“传道”的责任,用爱心滋养学生,尽心教导、伴其成才,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商丘好人”、民权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职工刘建超说,我将更好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送温暖,持续为社会奉献光和热。
商丘市道德模范、民权县第十届工商联副主席王安生表示,作为道德模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民造福。
铆足干劲奔向更好的日子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我倍感振奋,这些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村里的广大农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步迈入小康生活,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11月7日,宁陵县柳河镇成楼村委会东郭村民组的郭宗联一边喝着茶,一边高兴地与村民们拉家常。
2018年开始,成楼村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在原有新农村建设300余套住房的基础上,总投资1.3亿元新建设成楼新村居民楼房226套,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村主干道硬化扩宽,主干道升级,巷道硬化整齐划一,村内围墙彩绘美观大方。体育、娱乐、文化设施同步配置,新建成学校、村室、文化站、警务室、卫生室、便民服务站、调解室、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便利便民。
如今,成楼村的花园、假山、凉亭、鱼塘交相辉映,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宁陵县“美丽庭院”示范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更受鼓舞。”村民郭修生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他的发展重心在劳务输出,他带领村民们一道,前往浙江宁波等地发展,让农民转变为工人,增加了村民收入。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加油干,靠双手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村民华少君说。
成楼村党支部书记成源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最有感触,他说,农业农村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更需要科技、人才与创新的共同加持。希望更多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加入村中的企业——河南正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发展家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季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