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立冬

万物始收藏 规避寒冷天

2022-11-07 00:26:00 京九晚报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时代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这些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为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重要的节日。即使是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番。

  立冬意味着冬季到来,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到了转折点上,意味着人们在养生方面也要多注意了。

  立冬预示寒冷临近

  树木凋零,没有了秋天丰韵的气息。人们也逐渐穿起厚衣服,抵御从北方来的寒气。这样的时节,预示着冬天要来了。

  今天,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伴随着季节的变换,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姗姗而来。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表示冬季自此迈开脚步。“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这时候,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而且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

  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这时候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的意思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这个字,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古人将立冬的日子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到来,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风俗多彩多样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吕氏春秋·孟冬纪》中说:“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中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说:“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除了天子有迎接冬天的礼仪外,士大夫及民间也有贺冬的习俗。贺冬也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在立冬,汉族还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丰年。

  古人常以自然变幻来力求天地和谐。古时立冬之俗,虽有鬼神之念,却又充盈仁爱敬畏和些许柔情。

  立冬不等于冬天

  立冬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寒冷天气的到来,但不代表是真正的冬天就围绕在人们身边了。

  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康邵钧说,要是从气象学上来定义冬天的话,必须是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C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冬。而一般立冬节气的时候,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市也是如此。所以这些地区即便迎来了立冬,真正的冬天到来还需要一些时日。

  在我国,一般东北最冷地区,每年9月份之后就已经启动入冬模式,差不多9月上旬就达到入冬标准了。而我国华南一带,入冬差不多要在11月下旬,有个别地方甚至更晚。对这些地方的人们而言,冬季着实短暂,似乎才刚感觉到冬季的寒冷,春季就到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南北气候差异了。

  但无论如何,不管你那里在立冬时节有没有感受到冬天的迹象,冬天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按照立冬节气的三候来看,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开始结冰,土开始上冻,一些野虫也很少出没了。

  立冬养生有讲究

  冬天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不仅仅是因为寒冷的天气等外部原因,还和人体自身免疫力的下降有关系。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患支气管炎、肺炎、冻疮、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

  农历上习惯将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进入这一时节后,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自然界这时也表现为阴盛阳衰,此后气温降低、寒气袭人,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而且人体的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大家立冬后要注意保护阳气。同时,立冬也是人们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正好可以养精蓄锐,为第二年作准备。

  立冬后人们在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在起居调养上要有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于阳气潜藏。同时,大家还要适度运动,如做操、散步等。

  立冬后,人们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桑葚、桂圆、甲鱼、黑木耳等;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如果要食疗,可食用黑芝麻粥、虫草老鸭汤等,以达到补益肝肾、滋阴助阳的目的。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